第一枚火箭。
只不过,王东来却明白,自己必须要有真正的技术在身,比如说是火箭发动机。
从研究所出来之后,王东来就窝在了银河科技,一步都没有出去过。
娲作为真正的人工智能,在互联网上的强大能力也为王东来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比如说是借助娲的网络信息检索能力,帮助王东来找到了很多很多重要的资料内容。
又比如说利用娲的运算能力,帮助王东来将火箭发动机研发的技术参数调整到最佳范围。
人工智能+王东来,所起到的效果比之什么如虎添翼更加夸张。
一款崭新的,拥有独立自主专利的火箭发动机,从立项到真正研发出来,所需要的时间,短则一两年,多则十几年。
其中,不知道要付出多少人力物力财力。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在王东来的手上却只用短短的数月功夫,就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设计雏形。
运载火箭研发生产的产业链其实也和导弹武器系统类似,产业链上游主要分为工程研制,具体涉及到运载火箭得到总体论证、设计,包括火箭总体设计和分系统设计、仿真测试、试验部分。
产业链中游则是以运载火箭研制定型后的试样设计、生产制造及模型总装为主,按照元器件配套加工生产、分系统集成、模型集成进行产业链的再次细分。
至于产业链下游主要为运载火箭的飞行试验及应用发射,由运载火箭总体设计单位主要负责运抵发射场,同时航天测控网相关单位也要参与进火箭的正式发射。
这一套流程,不分什么公家和民营。
而这一整套产业链中都是由航天科技、航天科工、电科等军工集团以及所属企事业单位参与进来。
就算是其中有少数的民营企业,也是从航天系统内部走出去创办的。
所以,王东来这一个不是航天系统走出去的,挖的人又不涉及航天系统的大佬,自然而然的,在第一时间就不被所有人看好。
毕竟火箭乃是一个高度集成的高新技术产品。
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造价昂贵的火箭发射失败。
如此一来,就必须要做到每一个环节都不出问题。
想要做到这一点的难度,只是想想都能知道。
也只有组织才有这个魄力和财力以及人力和物力去支撑。
就连白头鹰的SpaceX,也是数次濒临破产,最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