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结果就是让部队彻底慌乱。
于是,除了部分部队按命令实施突围外,其余各军、师均未按命令执行。
有口头指示为依据的部队,必然一起拥向敌人尚未到达的下关,以便迅速、安全地渡江北撤,许多未接到撤退命令的部队也因发现友军撤退而仓皇撤退。
虽接到命令,而并不知道撤退计划详情的那些个旅、团长们也都认为上级既然要军队撤退,在下关必然已准备好大量渡江工具,因而亦皆拥向下关。
所以,一个小小的下关码头,竟然就成了南京大部分守卫部队约七八万溃军撤退的唯一路线。
由于城中各部队多沿中山路向下关撤退,而挹江门左右两门洞已经堵塞,仅中间一门可以通行,各部争先抡过,互不相让,不少人因挤倒而被踩死。
如教导总队第1旅第2团团长谢承瑞,在光华门阵地上曾英勇地抗击日军多次冲击,却在挹江门门洞内被拥挤的人群踩死。
也有的将领,见城门无法挤过,就从门东侧用绑腿布悬吊下城出走。
但是这些还不是最让人感到悲哀和绝望的。
等到这些建制彻底混乱,将找不到兵,兵找不到将的数万溃军好不容易逃到下关码头的时候,本以为上级会派出大量船只来接应的他们,却是绝望地看着空荡荡的码头和浩荡的江水痛哭失声。
船呢?
船被烧了。
谁烧的?
南京守卫部队总司令唐上将下令烧毁的。
原来,唐上将为了显示与南京城共存亡,激励部队破壶沉舟的抵抗决心,竟然在南京保卫战开始时,下令将码头的渡轮渡船尽数烧毁。
而将江边的渔民船家怕被部队牵连将自己的船也烧毁,纷纷将船只隐藏起来,或是直接拖上对岸掩埋起来。
这就导致最后撤退时,真正需要船只渡江的时候,部队竟然征集不到船只,只能无助而绝望地看着被日军从后追击而来。
所谓兵败如山倒,此时的部队不管是曾经精锐的德械师还是其他部队,已经成了毫无抵抗意志和手段的待宰羔羊,最后被日军俘虏后全部屠杀在长江边上。
有人会问, 那么,下令烧毁船只的唐上将最后与南京城共存亡了吗?
嘿嘿,对不起,没有。
因为唐上将给自己留了一条小火轮。
所以在撤退命令下达后,这位唐上将就带着自己的随从跟班,坐上小火轮溜了,将信誓旦旦要与之共存亡的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