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完电容器,郭康又给他们看了看各种线圈、金属片和其他器件。
“除了制作这些成品,制作它们的材料本身,也会是未来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郭康提醒他们:“你们知道,之前为什么我一直缺钱,连大牧首的资助都不够用么?”
“这些器件很昂贵?”一名修士问。
“是的。”郭康点点头:“比如这个东西。”
他拿起一个线圈,修士们发现,它没有和其他线圈一样,在铜线之间夹着棉线;而且,这线圈似乎不止一层,密密麻麻缠了很厚。
“这是我们目前能做的,密度最大的线圈了。”郭康说:“我们需要保证,铜线之间不接触,否则电不会经过这一圈圈铜线,而是直接从接触的地方流走。之前,用的沾了油的棉线,夹在中间,防止两边的碰触;两层铜线之间,同样要垫上刷了矿物油或者沥青的棉布。这样,就会增大体积和重量。”
“我之前想到的方法,就是像这样,刷上大漆。”他指了指铜线表面的黑色外壳:“两根线之间稍微留些缝隙就行。缠好一圈,等漆干透,会形成不导电的硬壳,然后再在上面缠第二圈。这样可以比刚才那种节省不少空间和重量。”
“但我们没有这种东西,只有明朝和爪哇元那边才有——就这点尝试用的,还是我找孙十万高价买的。”
“大量制作的时候,我们只能拿虫胶代替。”他拿起了另一个外壳发紫的:“但虫胶也不是什么便宜东西,这玩意儿是印度产的,一样也要进口。”
“然后,这个锌片——就刚才做电池用的。”他拿起个金属片:“我们这儿只能做合金,单质的锌现在只有印度和明朝能生产。也得进口。”
“还有这个。”他抽出一个瓷筒:“比起我们这边的陶器,这种致密、不吸水的瓷其实更适合。但这个也得进口。”
“等下。我们连瓷器都不行么?”脱欢问。
“瓷器的核心是那个高温窑。那东西规模很大,需要众多专业匠人合力才能完成。”郭康说:“我们的匠人大多是零散地离开中原的,成规模的队伍,也是军事、水利方面为主,这方面不太行。”
“你看,造纸、火药之类的产品,早就随着西行的匠人传播出去了,但现在整个世界,只有明朝和爪哇元有制瓷的能力,连日元都勉强的很。”
“丝绸这东西,都因为蚕种的流出,传播了出来。但瓷器是真不行。”他举例道:“元朝的时候,有葡萄牙人几经辗转,得到了高岭土和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