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说,汉朝的时候,古人就是这么征召士兵的。经过两年的训练,已经可以充当正卒,充当军队的主体了。在这种模式下,汉朝可以长期保持一百个编户民供养一个士兵的比例。紫帐汗国的耕作技术,再怎么说也比那时先进,还是养得起的。
不过,随着战争日趋激烈,这些两年训练的士兵也不足以满足要求,所以后来汉朝又建立了服役时间更长的募兵。但这些,对如今的形势来说,其实用不上。
因为在欧洲,“训练”都是个很奢侈的东西。长期以来,大家就没有这个概念。
佣兵首领们一般就是随便招募些人,规定一些基本纪律。各种技巧,最多靠队伍里的老兵,自行教育传授,而没有统一的规范。大家也都相信,与其浪费时间和金钱进行训练,不如直接把新兵拉上前线。反正只要打几场活下来,他们也就成老兵了。这比训练可省事多了。
而且,不止过去和现在,哪怕未来也是一样的。
大概二百年后,荷兰的莫里斯亲王制定了一套操典,用来规范士兵的训练,从此,西欧军队才有了统一的规范要求。但这件事,实际作用却并没有后世欧洲军事学家们说的这么大。
首先,操典并不是个陌生的概念。别说东方了,就隔壁的东罗马,当年也有操典;海对面的马穆鲁克,同样也有这种东西。这在整个世界,都不算新鲜东西,也就欧洲人自己不懂,才整天大惊小怪的。
而且,操典规定的重点,只是“士兵应该以何种方式作战”,而不是“用多长时间、采用何种方式,让所有士兵做到这种程度”。这倒不是后者不重要。实际上,莫里斯等人也有不少训练方面的技巧,那个年代也有一批相关的书籍。但在当时欧洲的现实条件下,把它们以标准化的方式铺开,是不太可能的。
欧洲人长期采用雇佣和承包的制度,像莫里斯亲王自己的兵,就天南地北哪儿都有。这种情况下,驱使他们听从命令,以更高效的阵列和作战方式行动,就已经很不错了,其他的根本没法要求太高。
而在实战中,虽然多次击败西班牙敌人,但从结果看,更可能是政治上的胜利,以及莫里斯本人的指挥水平在发挥作用。
他的士兵,在训练上明显不如西班牙人,莫里斯对此心知肚明,谨慎地避免与西班牙名将带领的主力军团决战。然而,在莫里斯晚年,为了救援重要的布雷达城,他还是被迫迎战精锐的弗兰德斯军团。
即使得到了英国人的支持,莫里斯组织的两次解围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