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奔到其他国家。
就好比之前韩林科举改制,导致不少齐国的学子和读书人,都跑到周边邻国去了。
这件事其实在诸国当中,非常的普遍。
可是,
招募兵马就不一样了。
一般来讲,都会招募本国子民。
但是经过韩林和管仲的商讨之后,决定做出一些改变。
主要就是关于户籍方面。
首先要将整个齐国的户籍,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收纳,并且专门派人严加看管。
这点,
其实是韩林结合当下秦国的制度,还有后世现代的相关制度,互相结合后,和管仲商谈出来的大数据库。
主要就是为了战时,能够有效且高效的,调动国家的资源。
除了基础的户籍之外,
这一次还要将整个齐国的所有资料,统统归拢整理。
比如土地面积、山海池泽、税收、财政支出、马政、驿站......等等。
所有的数据资料全部统一整理归类。
这样的大数据库,其实最早就是由商鞅变法开始实施。
所以到后来,秦始皇又是建长城,建阿房宫,建秦始皇陵等等诸多项目,但没有造成饥荒的原因,就是因为一切都有数可查。
比如说组织十万大军出征。
这十万人的兵源从哪里来,武器装备哪里领,士兵的饷银要出多少,从哪里出。
粮草一路上要调集多少,沿途要从哪个产粮大县出,每个县的库存是多少,算上路上的消耗,能实际供给前线的有多少。
如果这仗打起来旷日持久,后续的物资从哪里调。
等等诸多问题,全都不需要担心。
一切都一目了然。
后续楚汉之争时,
刘邦打入关中,萧何第一时间便将秦国的大数据整理归类。
这也成为刘邦和项羽争霸时,最强的后盾。
拥有这样的大数据库之后,
齐国的一切信息,都会清晰的展现在自己面前。
整个齐国有多少人,能出多少兵。
每年能出产多少粮食。
有多少驿站,多少粮食能送上前线。
到了战时,这些都能迅速动员起来。
韩林也是在这次征兵的事情上,突然想到这一茬。
在经过和管仲的商讨后,对秦国的各项制度进行细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