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是兄弟,但是和父子差不多。
杨爽文武双全,为人赤诚,人常言杨爽与杨坚就像是霍去病和汉武帝。
杨爽如此有本事的人,偏偏还有与人相处的能力,能容人,会用人,跟杨勇一起,尽心竭力的劝慰杨勇,杨勇表现最好的时候,就是有杨爽在身边的时候,杨勇对于自己这位卫王叔的话多是听的进去。
跟杨广在一起的时候,也能做到很好的相处,不争功,不贪功,打仗有本事,治军有才能,就算是到了朝堂之上也没有武将那粗狂的杀伐之气,做事有礼,张弛有度,就算是善于挑人毛病的言官们也很少能从他的身上挑出什么刺来。
天难其满,得其满者,天不予寿。
如此完美的少年将军,二十几岁建功立业,二十几岁丰功伟绩,但是二十几岁生命却戛然而止。
怎不叫人叹息呢?
杨坚痛喊一声后,回过神来对着高颎说:“高颎,即刻出发前往幽州,稳定边军,退缩防线,谨防高句丽。”
现在幽州军几日之内,主帅无故回京,领兵卫王无故身死,可想而知应当是乱成一锅粥了,现在必须派人前去稳定住军心,皇帝只能将这份重担交在了高颎的手上。
临危受命,高颎也无犹豫,直接起身:“微臣领命。”
无一点停留,只是派人去知会家人,在大兴城带上一队护卫兵马就直奔幽州城方向而去,越早到越好。
皇帝摆摆手说:“走吧,都走吧,朕乏了。”
如此情况下诸位大臣只能纷纷退朝而去,走出了宫门便议论许多,关于卫王之死,关于太子私自回京。
卫王的突然死亡将太子回京的事情罪加一等,若是高句丽战局有失,那就更加的罪加一等。
本来大家都觉得高句丽的战场上我军是不可能出问题的,不管是人数,兵力,后勤补给,还是领兵之人,我军怎么可能输呢?
谁也料想不到现在的情况。
杨素直奔晋王府,入府就先将卫王身死的消息告知了杨广,并且说:“晋王殿下,现在陛下最器重的卫王身死,太子殿下恐怕是要罪上加罪了。”
对于站在太子的对立面的晋王府,这事应当算是推波助澜的好事,但是杨广却铁青着脸。
杨素接着说:“就此事,一旦边军有任何的损失,都一定会有人参上太子殿下一本,朝臣们对于太子殿下的不负责任,想必也已经怒不可遏了……”
杨广低沉的声音打断了杨素的话:“接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