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的黄册库内。
黄册每十年一更新,便于朝廷掌握地方的信息,县里若是上税少,朝廷再黄册库一查档案,就能知道县里漏缴多少赋税。
此外,若是大户侵占小民土地,小民把状子递上去,大户能收买知县,却无法篡改黄册,朝廷只要调档一查,能从洪武年间,便开始查起,知道田地归属。
黄册制度,能使得朝廷,掌控地方,让地方不敢乱来,不过到明朝后期,明朝的黄册制度,基本已经完蛋了。
这一方面是,玄武湖黄册库中黄册,疏于管理,大量毁坏,使得原始信息丢失,而原始信息一丢,下面的人再造黄册,就可以瞎扯了。
比如隆庆年间,福建有个县,报上来的户口数比起洪武朝减少了三分之二,人口少了五分之三。
江南繁华的应天府更夸张,嘉靖末年的户口数只有正德年间的一半,到了万历一朝,则只有正德年间的五分之一。
地方官与当地士绅大户勾结,隐匿大量户口和田地,通过逃户、抛荒、篡改等手段,使得黄册成了一本假账。
而事实上,这些地方没有战乱,也没有天灾,人口和经济都在增长,但朝廷反而征不上税了。
朝廷向地方征税,依靠的就是黄册上记录的信息,地方豪强与地方官员勾结,有千亩地,黄册上登记个十亩,县里有矿产,登记个开采光,或者矿洞毁坏,无法开采,有的人甚至直接当起黑户,黄册上没名字,徭役和税也不用出了。
这样一来,随着黄册制度的败坏,明朝不仅不知道,地方的情况,同时也收不上税,朝廷便注定衰落。
不过地方上,百姓的负担,却并没有减少。
黄册成了糊弄上面的假账,但谁都知道,有假账就有真账,而真账就是掌握在地方官和胥吏手中的白册。
这些白册,记录了每个县的真实情况,县里通过白册来征取赋税,而征的赋税,便多进入了官吏自己的腰包。
明朝便是被这些官员和士绅,上下其手,一起给蛀垮的。
虽说,朝廷后来也知道了白册存在,甚至想过以白替黄,令各县上缴白册,但却遭到地方官一致反对,各县都否认白册的存在。
因此,陈德彪查的是白册,大明黄册上的信息十分荒诞,查不到有用信息,只有看白册,才能了解县里的基本情况。
陈德彪查阅几日,依旧没有找到铁矿开采的记载,不过却意外发现,舞阳白册上,曾经征税过一笔盐矿税,于是又翻阅县志,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