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会的思路很简单,就是仗着资金雄厚,先亏本经营,把官办盐业挤出市场,然后他们垄断经营,再温水煮青蛙,把价格提起来。
在会议结束后,钱孺贻便采纳属下智囊的建议,首先在报纸上放出消息,声称钱氏旗下的盐业公司,管理严格,加上采用新的煮盐方法,或将食盐生产成本降低。
在消息放出后不久,钱氏盐业等几家盐业公司,出售食盐的价格,立刻就比官办工坊低了三成。
这些年高欢兴办教育,培养了大批专业性的人才。
他们有的被官府接收,更多的则留在民间,为那些大商人效力。
这也是资产阶级实力逐渐强大的原因,他们不仅控制生产资料,还控制了人才。
因此钱孺贻的计划,显得非常的专业,官办工坊的生产成本,还有多少资金,都被他摸得一清二楚,他们根据掌握的情况,来制定计划, 没有不成功的道理。
在钱孺贻进行宣传的同时, 他们一边收购市场上的食盐,一边扩大生产,准备压低价格。
淮安,官办盐业公司的龙头, 江淮盐业的大门外, 冷冷清清,短短一个月时间, 原本门庭若市的情况, 就已经不再出现。
在钱氏盐业,降低出货价格后, 全国无论官办, 还是民间的销售公司,都去更加便宜的钱氏盐业等民办公司进货,让官办盐业的经营,变得困难起来。
盐业在高欢的定位中, 是关系民生的行业, 官办盐业从建立时的定位, 就不是赚钱, 而是让百姓都吃得起盐。
因此官办盐业发展二十多年, 工人十多万, 帐上却仅仅保持收支平衡, 根本没有多少存款。
现在生产出来的食盐, 卖不出去, 工人等着发工钱,原料供应商要拿货款, 官办盐业立刻就陷入了经营危机。
这时,江淮盐业的督办黄廷, 坐在办公房内,正阅读着报纸, 一名经理人走进来,叹气道:“督办, 还是没人来!”
黄廷是高老庄人, 皇帝高欢儿时的玩伴,高欢起兵后,同杨彦一起给高欢当亲卫,后调到秘密战线, 负责刺探清军情报。
在高欢完成统一后,战争时间庞大的军队和情报系统, 都需要裁员, 黄廷厌倦了在黑暗中潜行的生活,便去南京政大进修三年的经济和管理,转业到了江淮盐业当督办。
这几十年,因为官府垄断经营,禁止民间商人涉足盐业,黄廷经营的官办盐场,旱涝保收, 一直没出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