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征军制定的战略计划非常详细,多位加入圣盾兄弟会的埃利都特勤人员对此时埃及的人文情况、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都有详细记录。此时的埃及还处在“前王朝时期”,上埃及是尼罗河上游,位于埃及南部,是此时尼罗河流域的农业、人口和文化中心,下埃及则占据埃及北部肥沃的尼罗河三角洲。
此时上埃及的新时期石器的巴达里文明还在早期阶段,这里的人们还以简单的农业、渔业和畜牧业为生。埃利都的游商常常划着小船沿着地中海沿岸,从西奈半岛运送绿松石到尼罗河三角洲,然后逆行到下埃及的巴达里文明附近,将未经打磨的绿松石换成大麦、小麦和扁豆,原路返回后再通过皇帝安排的一系列物流渠道,将粮食运送到埃利都位于西奈半岛的一系列据点。
相比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运送粮食到西奈半岛和埃及,这种方式显然更加经济。这也是皇帝的无奈之举,在这个新时期时代,皇帝只能信任各个据点接受神殿教育的负责人拥有足够的忠诚,不会影响远征军的计划。
此时的埃及并没有国家的概念,也没有“埃及”这个名字,更没有上下埃及的区别,最大的行政单位只不过是村庄共同体的原始诺姆。克里人的主要研究基地就位于下埃及中的一个原始“诺姆”,在前王朝时期,只有农耕区拥有足够多的人口作为实验材料。“诺姆”这种行政单位和领土划分是多个相距较近的村庄组成的松散共同体,在前埃及王朝时期这些人口聚集区才开始统一,并最终形成上下埃及两个不同的王国。
埃利都特勤人员将一部分送到当地人类骸骨样本神殿进行研究,通过比对牙齿特征和肢体比例,圣盾会的生物研究部门认为这个“诺姆”的人种与非洲东部人种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而非普遍认为——其实也只有圣盾会生物部门的不超过二十个人——的撒拉哈以南非洲人种。生物研究部门还发现了一部分特殊的人类骸骨样本并不具备与巴达里人种的热带体型,并不符合生物距离模式的时空模型。也就是说,这些人类并非当地原生人类,而是克里人从地球其他区域掠夺来的人口。
在克里人长达数百年的实验过程中,这些来自其他地区的人类与当地人繁衍后代、相互融合,形成了下埃及巴达里文化特有的北非人种。或许是这些来自欧洲南部、北非、欧洲西部和南亚的基因,导致21世纪的人类在对埃及木乃伊进行基因检测的时候得出了令人困惑的结论。这是一条相当重要的情报,这意味着巴达里的“诺姆”作为克里人的实验场与周边几个“诺姆”有着显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