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攒力量。如果卫宣放过呼厨泉,或许他回到西河之后还真的能够再次整合南匈奴。
虽然没有亲眼所见,但于夫罗部在河东出事去卑已经听说,随后他派人到太原、上党、河内等郡寻找南匈奴部落族人,结果发现这里已经基本上找不到匈奴人!
去卑和呼厨泉、于夫罗等人一样有一个复国梦,而大汉是目前南匈奴唯一能够依靠的力量。但在卫宣的字典里并州是大汉的,是汉人的,匈奴人必须滚得远远的。他要趁着袁绍稳定冀州对抗公孙瓒,曹操讨伐黄巾,袁术酝酿称帝的这段时间尽快地将南匈奴从并州大地上驱逐。
卫宣的规划里不但南匈奴人要滚蛋,鲜卑人、乌桓人、羌人等等都要滚蛋,至少暂时要让他们退出历史舞台,避免五胡乱华的悲剧。
事实上历史也证明了对待胡人态度某种程度上决定了群雄逐鹿的成败,刘虞亲近乌桓,公孙瓒对乌桓强硬,公孙战胜。袁绍嫁女儿给乌桓人,曹操远征乌桓,曹操胜。刘备笼络武陵蛮和山越人希望他们帮助自己,孙吴一直主张讨伐山越和蛮族,吴国胜。卫宣将来的敌人可能有汗水、马腾,也可能有刘虞、公孙瓒,卫宣不想输,也不想五胡乱华,所以态度一定是强硬的。
不过看起来头脑简单的蛮夷其实也有很有头脑的,大汉朝廷强大的时候他们就依附,大汉朝廷衰弱一点他们就南下劫掠。比如南匈奴,虽然一分为二之后的南匈奴很弱小,但却???????????????逐渐占据了并州,于夫罗甚至想南下劫掠河东和河南。
但大汉朝廷始终认为这些少数民族还是臣服于大汉的,所以进攻这些人盘踞的地盘是需要一个光冕堂皇的借口的。
现在机会终于来了,孙乾觐见天子归来,带来了朝廷的诏书,封卫宣为晋阳侯,晋阳是太原的治所,太原郡的胡人已经很多。
卫宣决定尽快带着兵马去太原看看一看,找一找匈奴人的茬,看看能不能获得光冕堂皇的开战借口。其实不用找,按照袁绍那人的性格,他虽然和卫宣和解,但一定会在南匈奴的问题上继续做文章的。
还有就是卫家商队对并州经济的入侵已经让当地的南匈奴人感受到了压力。
面对大汉朝廷的动荡,南匈奴前单于儿子于夫罗和呼厨泉的败亡,驻扎在并州北部的南匈奴也逐渐分裂,一部以羌渠为首主张继续顺从大汉,他们占据了朔方、五原一带。另外一部以休图王为首,他们主张杀掉当地的大汉官员,彻底占据整个并州。他们占据了云中、定襄一带。和他们两部比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