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即使如此,也比不上你带来的那些盐。”
朱元璋接着说道:“更何况,上等盐的价格,可要远远比所谓的一斤盐一分银贵的许多,百姓连最普通的下等盐都吃不起,如何去吃上等盐?”
面对着几人的疑惑,苏闲只是提出了一个疑问。
“如果有一个办法,能让下等盐,也变为上等盐呢?”
嗯?
此话一出。
几人顿时想到什么,先是看向朱雄英,随即才看向苏闲,“你说的办法,不会就是?”
苏闲肯定他们的想法,“没错,那盐,的确是我变的。”
唰!
苏闲话音刚落,朱元璋、马皇后、甚至还有身后的大本堂学子,齐齐看来。
之前朱雄英其实说过,但他们下意识的忽略,甚至不愿意去相信,更重要的是……他们大部分的注意力,全在那味精上。
当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一点――
“那就更不行了。”马皇后摇头,“下等盐变成上等盐,要不知道耗费多少柴薪?耗费多少时间以及人力?”
“陛下刚才说,大明的盐场,一年定下的官盐是十倍于人口。可说是这么说,但真正能做到的可太少了,而且其中是比下等盐还要不堪的杂盐,还有交易给外邦的商盐……”
“如此多的盐,尚且需要灶户一次次的去做工,若是再将其全都制成精盐……无异于痴人说梦。”
看着几人万分不信的样子。
苏闲再度看了看远处,果然,这种方法论还是得实践。
实践才能出真知.
而真知才是最有利的举证!
所以苏闲话锋一转,“那就说说另外的方法吧。”
“陛下方才也说了,大明地大物博,有很多地方山林众多,道路险峻,或者人口稀少,不值得盐商进入此地,也不值得盐商从这些地方获取食盐!”
“所以也就造成了,有些地方的盐根本不够,有些地方的盐,则是每年会多出许多。”
朱元璋点头,“这一点,《盐引论》上说过,举的最多的例子,就是那福州府!”
“所以现在就有一个办法。”苏闲道:“也是在现在的盐引制度、以及巡盐御史之上做出一番改变。”
“改变?”朱元璋万分好奇。
“小子,你还能撵着那些商人的腿,让他们跟着你跑不成?咱可告诉你,没有利益,什么都白搭。”
“在利益面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