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大臣也长期宣传一种叫‘宽刑罚,的治国价值观。
它经常和‘劝农桑,、‘兴教化,这种治国之策放在一起说。
尤其秦二世而亡,秦法的严苛也一直是被拿来教育皇帝的反面例子。实际上,秦法严苛,还造就了秦统一六国呢。
反正历代大臣是不喜欢严刑峻法的,理由很简单,
刑罚一严,谁最难受?自然是大臣。
所以像雍正这样的皇帝名声就不好。
而康熙皇帝是受儒学影响极深的,他到晚年开始怠政,且一味以宽仁为主,导致康熙末年的官场极度腐败。
弘治对于官员的宽仁也是出了名的。
有此作为背景,
其实就可以理解,朱厚照所说的处置浙江桉的办法,并不为此时的皇帝、大臣们所接受。
因而他一出口说必须依律惩治,
所有人的脑海里都是三个字:太重了。
造反杀头、抗旨杀头、欺君杀头,当了官,已经是剥削阶级了,行使一点剥削权力,这也要杀头?
刘大夏也没想到,太子竟有如此狠绝之心。
其实这件事低调处理对他还好些,那么多人全杀了,肯定是全国震动,那么他刘大夏此次在这里出的丑,也就人尽皆知了……
就是不知道这个方面,是不是也是太子故意的。
另外一边,李东阳马上说道:「殿下,若此桉如此办理,怕是会引起太多非议,天下官员都会风声鹤唳,他们会想,太子是不是要恢复太祖时的做法,浙江是不是只是个开始?如此人心惶惶,恐于国事无益啊!」
弘治皇帝也没想到是这样,「太子,此桉若是这样办……拔出萝卜带出泥,最后怕是不止王华交代的这几人,到那时又当如何?」
朱厚照这个人,他是有明确目标的人。
他的目标就是强国。
他不能够接受,这片曾经有过汉唐威武的土地,天天给鞑靼人想打就来打一顿。
所以有些事,他不争,比如刘大夏怎么处置,但有些事他必争。
主要是查出这种性质极其恶劣的桉子,如果还是轻轻揭过,他再想把吏治搞好,可就难上加难了!
所以朱厚照郑重行礼,「父皇,此桉若不这样办,民心还守得住吗?!儿臣知道天下官员,贪墨超过60两白银的数不胜数,可那些人、那些事没有被捅出来、没有被捅到君前,儿臣以为,这应该是一条底线: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