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皇仁义。
皇帝一方面严苛,一方面又宽厚,这就是老话讲的恩威并施。
杨一清、王鏊等也都是一样的感觉,皇上待他们是好的,除非在正儿八经的事情上犯糊涂。
“……今日宣几位过来,主要还是蓟州的事情。”朱厚照给大臣赐了座,但他自己一直搓着手走来走去,“蓟州历经六个卫所的动乱,再加上朝廷官军这一方在战斗之中不幸战死、受伤的人,仅是这样直接损失,就有三万余人。本身呢,蓟州兵马还有不少老弱,因而朕便琢磨着,把蓟州原来的二十余卫精简为十卫,大约五万余人。总得来说就是这个意思,朕想与各位阁老商议一下。”
一个王朝两三百年间,会在不同时间段冒出一些比较厉害的精锐兵马,比如明朝的戚家军、关宁铁骑。
不过王朝中后期冒出来的这种军队基本都是募兵,而且有些游离于主要军队之外。
要说大明,这个时候应该有至少两百万军队。
但几乎没什么用。
即便练兵,也是老的不管,重新编练。
满清后期也是编练各种新军。
便是因为老的军队其中的利益关系已经理不清楚了,它就像是一群寄生物,与主体血肉相连,但本身已经腐化不堪,切掉会痛,不切就死。
所以这一次的动乱,是朱厚照唯一的机会进行剜肉除疮,利用秩序的混乱期重新建立秩序。
不过这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精简人员简单的四个字。
被精简下来的人去哪儿?
朱厚照知道这四位经验老道,一定也能想到这个问题。
“陛下……是想让蓟州如宁夏那样。”王鏊首先说,“不过宁夏原本只七卫,除去伤亡之后,精简为四卫,并不多难。但蓟州却不一样,需要裁减的士卒要多得多。”
“是。”
“陛下。”杨一清上禀,“臣有一言,不知当说不当说。”
“直言就好。”
“臣以为,陛下不必强求各边处处都是腾骧四卫。陛下亲领二十六卫,最是清楚一个甲级卫需耗费多少银两,此其一也。其二,卫所之军也分步卒、起兵,更有驻防、野战之别。请……陛下恕老臣昏聩,老臣以为蓟州之兵,若有两万精锐,足矣。但两万精兵不足以守卫那么大的地方、那么多的城池,因而边镇也是需要‘丙’级卫的。”
啊,这倒是个不能轻易否认的观点。
军队建设这种事,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