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个阶段就是关门会议。
这是更小范围内,只有皇帝、内阁以及掌管京营的五军都督府的都督可以参加。
哪怕是巡抚,一样没有资格入内。
因为先前已经有两次表达意见的机会,最后一次就没有什么表达不表达的问题了。皇帝和阁臣综合考虑之后做出决定,这个决定就是圣旨,巡抚领任务就行了。
所以最重要的是第四阶段,也是朱厚照最看重,并坚定要求加上的。不管是多少人讨论,最后一定要有个结论,否则就是看着热热闹闹,但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这样一来,便抬升了阁臣的地位,所谓的凌驾于百官之上,也有了具体的体现。
就正德五年而言,朱厚照所在意的不多,三件事情。
第一,军屯清理;第二,红薯推广;第三,水师筹建。
当然,这是他重视的,还有一些是臣子们怎样都不肯放弃的事,比如说监督各地官办的教育,治理为患的河道等等。
这些也都可以加进去讨论,没有问题。
奉天殿内挤满了官员,甚至有人不得不站到外面去,为了避免这部分人听不到皇帝的讲话,毕竟这会儿没有扩音设备,侍从室会将提前准备好的讲稿,印刷好后进行分发,听不到,可以看到,这样保证皇帝的意志能够传达。
这都是一些很小的改革,或者只能称之为改动,已经正德五年了,这些小的改动朱厚照动起来都很随意,不像当初,连一个早朝的上朝时间都不能动。
这样严肃的场合,他身穿圆领黄色龙袍,腰间系着玉带,虚岁已二十的皇帝年轻而身形挺拔,尤其腰间玉带一束,少年天子的英武之气一览无余。
自他而下,文官依次而站。
等到了时间点,就由尤址上前高喊:“正德五年大朝会,开始!请陛下!”
朱厚照目光扫视一圈大臣,这些就是他掌控全国的纽带,而下面的人则全都跪下叩头,“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起!”尤址再喊。
这些礼仪程序原本不需要的,不过礼部的官员放不过他,朱厚照后来觉得这也不是核心问题,加了就加了,便允了他们。
等到这些结束,就轮到朱厚照这个皇帝了。
到目前为止,大朝会制度是他很满意的一项改动。世上的事,不怕做得慢,就怕没人做。通过这个机制他推动了一些事,并且系统的推动了一些事,而不是让他这个后世来客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想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