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太阳之城,在那里,徐九皋看到了太阳之城的汉人,大约有两百人,裁缝、鞋匠、屠夫、刺绣工和书记员等等,在嘈杂刺耳的喊声中,努力的活着,聚集地名叫巴利安(Parián),意为暂时休息的地方。
百姓为何要迁徙?就是再眷恋故土,当活不下去的时候,也得为自己的生命找到出路。
生产资料或者说财富的集中,不是当下大明生产力能够解决的问题,张居正的种种新政,只能做到缓解兼并,而不是根本上解决兼并,所以大明朝廷唯一能做的事,就是开拓、开拓、开拓。
大明海外宝钞的发行,已经完全定好了规章制度,虽然宝钞还没有在倭国流行起来,但倭国的大名们,已经发现了宝钞的用途,那就是向下朘剥。
只需要用七钱银子,就可以在长崎总督府兑换到价值一贯的宝钞,而后就可以用这一贯的宝钞,用于支付军费,或者其他必要的开支。
宝钞最大的面值是一贯,还有五百到一百文的小钞,倭国非常缺钱,倭国盗铸的永乐通宝,根本无法满足流通需求,相比较贝壳、米、绢、布、油这类不好衡量具体价值的商品货币,纸币也没有那么不可接受了。
这就十分清晰了,宝钞也是大明兜售的商品之一,而且是大名们向下朘剥的利器,是统治者的工具。
宝钞在倭国的流通,只是时间问题了。
因为大名们很快就会明白,七钱银换来的宝钞,可以向下收铸币税,这东西一旦沾上,想甩是甩不掉的,而且因为其难以仿造的特性,也有利于推广,在倭国,很难搞定油墨,也很难搞定棉纺纸。
徐渭曾经上书朝廷,询问陛下,在倭国要做到何种地步,得到的回复是,陛下不在乎。
不在乎倭国在大明种种政策之下,会变成何等的人间炼狱,也不在乎倭国是否还有未来,大明皇帝只在乎倭银入明的进程不会打断,只在乎这群该死的倭寇,不再成为威胁商舶的海寇。
一个可怕的邪恶三角贸易链正在缓慢形成,从松江府出发,载满了大明货物的商舶在长崎停留,换取大量的白银和倭奴之后,前往元绪群岛,将倭奴卖给开拓的商贾之后,携带元绪群岛的物产,回到大明,交还白银、黄铜、游女和种植园的橡胶、方糖、棉花、棕榈油、香料等等。
元绪群岛的开发,需要大量的人力,无论是伐木、刨根、清理碎石、翻土、疏浚河道、营造港口,都需要大量的人力。
大明皇帝的不在乎,对于倭国人而言是个灾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