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西在搞文艺复兴,在搞大旅行活动,这个大旅行活动,将西班牙和葡萄牙这两个传统宗教国家排除在外,而大明在搞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将那些至圣先师们的理论进行再编纂,再注释,同样也在进行聚谈。
根据万士和的描述,大明的聚谈,也不过是一种袖手谈心性的另外一种体现,因为一切聚谈,最终都要聚焦于一件事,那就是政治制度的演化,但是英明的大明皇帝,让一切政治制度方面的探讨,都需要抛开陛下不谈。
大明的聚谈之风,是在大明皇帝的默许之下展开的,但一旦皇帝,或者说统治阶级不再需要聚谈的那一天,那聚谈的所有成果就有可能被束之高阁,甚至被打成异端,彻头彻尾的销毁。
明君的时候,不需要聚谈,昏君的时候,又无法聚谈。
大明的聚谈之风,完全是靠皇帝的纵容支撑起来的,像林辅成、李贽这样大胆至极的言论,就是陛下的纵容,否则早就被打为了不忠不孝的一列,送菜市口斩首示众了。
“周良寅走了十年,从北平行都司的大宁卫,走到了大同府做巡抚,他开始大刀阔斧的对地方吏员进行裁撤,王次辅似乎对此举不太赞同。”朱翊钧说起了王崇古的拒绝。
大明皇帝和次辅就精简地方衙门、裁撤吏员之事,交换了意见,王崇古表示了保守的反对,并且并不打算为周良寅提供帮助,那么周良寅就要自己想办法,这件事朱翊钧没有急于推进,而是和朝中的万金油万士和再次沟通。
僵化和臃肿,越是僵化就越是臃肿,越是臃肿就越是僵化,如此死循环,最终如同一潭死水。
“陛下,王次辅的意见是,不易操之过急。”万士和稍微解释了下王崇古为何会保守反对,现在王崇古在文渊阁坐班,和张居正就聊起了此事,负责吏治、搞出考成法的激进派张居正,最终被王崇古说服。
大明的县衙,大门前是一个大牌坊,上面写着宣德教化或者崇礼尚义,在牌坊左右,有两个六角亭叫旌善亭,一般就是张榜公告修桥补路、修缮官舍、向养济院捐款的善事,而另外一個叫申明亭,一般张榜公告皇帝的圣旨、朝廷的政令、一些性质恶劣的大案进行公示。
县衙的大门颇为大气,大门两侧有小门,大门就是县太爷和上级巡视才能走的地方,两侧小门是吏员进出。
走进大门,是一条长三十多丈的雨道,雨道左侧是膳馆和外监,整个县衙的吏员都在膳馆吃饭,外监则是分为监牢、女牢、死牢三个牢房,而右侧是寅宾馆和衙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