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时能看到其他人也来上坟,鞭炮声此起彼伏,在回去的路上,叶泉又到竹林里挖了些冬笋,一路上倒也热闹。
******************************
终于等来了除夕,每年的这天,叶泉还有一个小任务,就是写春联,自己家有两个大门,两个侧门,一共是四副,加上叔公等几家邻居也会过来讨要,起码要十副。
叶泉的毛笔书法在读中小学的那十年里下过一番苦功,基础不错,楷书主要学赵体和欧体,行书则喜欢临《兰亭序》、《李思训碑》、《韭花贴》、《洛神赋》和《彦和贴》等书贴。
因为没能持之以恒,也谈不上什么成就,特别是大学和打工期间,叶泉几乎完全丢下了。
不过底子还在,特别是这半年来,因为没有工作,叶泉多了许多空闲时间,就重新拾起了这份兴趣,基本上每天都会打个时间练习一下。
叶泉写出来的毛笔字,俊秀挺拔、端正圆润,虽然俗气重,谈不上有自己的风骨,但在外行人的眼里,看起来赏心悦目,是相当不错了。
叶泉打开笔记本,在网上搜索各种春联,从中挑了一些含意美好、对仗工整又符合农村背景的春联记下,如果突然有了灵感,也会自己学着撰写上下联。
然后准备笔墨,在书桌上铺开专门网购来的大红描金宣纸,在绘有圆形瓦当花纹的地方开始挥毫泼墨。
刚刚写完,就听到叶文齐在外面喊:“叶泉叔,明生爷爷叫你去祠堂写对联。”
叶泉洗净了毛笔,道:“知道了,我这就来。”
桃源村到底不是寻常的村子,不管在哪个时代,对族内子弟的教育都很重视,村里的男人都接受到一定程度的教育,上了年纪的老人们也上过以前的私塾。
有了这样的文化底蕴,村民们从来不买印刷出来、千篇一律的春联,都是自己或请人写,或者干脆到祠堂里来,看村里的老人写春联,挑一副自己中意的。
村委会每年都会掏钱购买一些红纸和墨汁,在祠堂里供几位学问和书法都有不俗的造诣的老人来写春联,除了让村民挑一些,剩下的都会张贴到祠堂四周的门口,以及正殿两侧的墙壁上,至少也要写上百副。
作为村中少数几个对书法有兴趣的后生,叶泉很得一些老人的喜爱,七岁就开始在祠堂里学着写,已经习惯了。
到了祠堂,叶泉先给老族长、叶光政、叶明生和魏博等几位老人打下手,然后自己也写了几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