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是良相,该受后世景仰,这些毫无疑问,但他有时候刚愎自用,眼光还是差了些,不比宗泽知兵,最后导致了一些难以预计控制的后果。
道君皇帝禅位给赵桓,就是李纲的建议,金军南下,李纲献御戎五策,刺臂血书,强烈建议道君皇帝禅位于太子赵桓。
李纲也曾阻止道君皇帝出城去往镇江。
道君皇帝成为太上皇以后已经离开东京到了南方,又是李纲把道君皇帝给骗回东京,赵桓随即把道君皇帝软禁起来。
李纲也曾竭力反对赵桓迁都。
这些事情有没有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李纲多少有些微失偏颇了。
他低估了道君皇帝,又高估了赵桓。
导致自家在金兵一围东京解困后,直接被贬走,后续的一些计划,全都无法实施。
忠臣是什么?忠臣是要做到比奸臣更奸,不然没等奸臣倒下,忠臣就被干翻了,还何谈什么保社稷,护万民?
他高估赵桓,低估朝上奸佞,导致自家被飞鸟未尽,良弓就藏,马放西山,落井下石。
他太过耿直,本以为自家能一直力挽狂澜,没想到赵桓居然赶他走,赶他离开东京。
这都是李纲始料未及的,他看错了赵桓。
于是第一次东京保卫战成功,第二次他不在,所有想法无法践现,赵桓一顿骚操作,直接北宋灭亡。
不过李纲的忠义却是没得说,战略眼光上差了一些,旁的方面都很强,能够使用。
赵柽走到窗边思索,李纲此刻已经被招回朝中,任太常少卿。
若是没有金兵围东京,情势十分危急,那么李纲大抵也不会脱颖而出。
至于金兵究竟能不能打到东京,本来他还有十成把握左右其事,但眼下却是有些不太好说了。
因为他从兴州回西宁的前一天晚上,接到潜伏于上京的谍子密报。
密报上讲,最近上京城女真官将突然大动,挑捡高大战马,甚至花钱向民间购买,从北方也运过来许多,还加建了不少铁器作坊,四处高饷聘请匠人,不知在做何打算。
赵柽只是微微琢磨,就知道了上京异动的原因。
正常南侵没有这些花哨,战马还有什么捡不捡高大的,有就不错,个个都得用上。
那么单独挑捡的原因肯定是组建特殊队伍,这特殊队伍要用高头大马,可什么样的特殊军队必须得用高大马匹呢?
再结合增加铁坊的事情,官面增加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