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越以来,就有着“外姓不封王、封爵不裂土”的传统,便是宗室诸王就藩,也是不裂土、不临民。两百余年来,这个传统就破过两例,一是封曹氏外姓为固原郡王,造成曹氏割据关中的事实;一是封奢文庄为晋安侯,割晋安府以自立,终在东南大患——这时候又迫于形势以实封以赏林缚“造社稷、安宗庙”的功绩。
殷商时有封国名崇,大体在西秦郡境内,林缚以再造社稷之功,裂土实封崇国,当然不能从曹家手里占地盘去,而是要将崇州、鹤城、江门、虞东、泗嵊五县以及蛮荒之地夷州割出来以为崇国封邑。
林缚没有足够的人手去分别掌握江宁跟淮东两套班子,淮东所辖的徐泗、淮海、浙东、浙南、闽东等地,其财政、民政、军政、监察等诸多事务,都要跟江宁进行融合,淮东诸人也都要逐步的掌握江宁的核心权力,又怎么可能有心思跟精力去搞两套班子?
但是眼下,林缚对江宁还不能谈得上完全的掌握。
融合的好处就是效率提高,节约人手,不利之处,就是难免要受张晏等对抗淮东的外系官员制肘。
江宁的财政,除了供养淮东兵马外,还要供养淮西、池州、荆湖、湘潭等军。
一旦让淮东完全融入江宁,其他势力必然也会理直气壮的要跟淮东平分江宁财赋——所以林缚一面要将淮东融进到江宁来,另一方面还要保留一块自留地,以保证将来能灵活自如的调整财赋军资。
崇州是淮东真正崛起的根基之地,鹤城、江门、虞东、泗嵊等地,都是林缚在经营崇州之后,新置的四县,实际也是崇州的外延——这五县之地,大体只有淮东目前控制区域的十分之一不到,但实实在在是淮东的精华之所。
崇州五县大约直接掌握了江宁此时所控制区域的八成造船及海贸规模,江宁给摧毁了一番,兵械打造也就几乎都集中在崇州五县。此外,崇州五县年产精铁达到两百万斤,糙铁八百万斤,也差不多占了江宁控制区域的五成以上;崇州五县各织染工场的用工规模达到两万余人,黑水洋船社以及淮东钱庄总号都在崇州,淮东水营的主驻军港都在崇州五县范围以内——多年来,淮东军的军养,崇州五县直接供给比例差不多达七成。
崇州五县是实施土地新政最彻底的区域,拥有耕地达四百余万亩,土地开发及沟渠堤塘等建设,已然超过江南五府,以稻麦棉桐种植为主。虽说从崇州五县直接征收的税粮只维持在五十万石左右,但五县民间每年能征购的米粮也在百万石规模左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