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拖垮他,却是万万难能。
故而在金弹子心中,再遇史文恭,少则三五锤,多则三五十锤,万无不胜之理。
他心怀必胜之念,眼见两个打马照面,呼的一锤径自砸来。
在他想来,史文恭这一招必然避让,那么另一只锤立刻横扫,纵使不中,也要抢下先机。
谁料史文恭见他锤来,双臂一举,一招“举火烧天”,訇然硬架,但听一声大响,这一锤竟是硬生生被他架住。
金弹子微微一呆,史文恭从容一笑。
难道只有金弹子知耻后勇,下了苦心练武,史文恭南征北战,莫非就曾闲着?
史教头本也是心气极高之人,当初被金弹子一锤打裂虎口,只得使巧缠斗,自家心中,何尝不引以为辱?
只是力量打熬,终有上限,史文恭晓得自家再练也比不了天生神力之子,因此在技巧上苦心寻思,一心走出另一条刚猛路线,终于在汴梁一战,得以大成,便是全力以赴之余,始终不懈的一点回力。
有了这一丝回力,便有了周旋支应的空间。
似他方才横枪架锤,看似以硬碰硬,其实锤枪甫一相交,他立刻借力沉枪,相撞之际,化去些力,一沉之间,又化些力,随即再挺枪杆,再化些力,立刻再沉,复化些力……
旁人看来,便是金弹子一锤砸下,史文恭横枪强架,虽然压下数尺,终究架住,其实若是放慢百倍细看,便能看见那锤子落下时,史文恭那条枪杆,一触即沉、一沉又起,再沉再起、三沉复起……顷刻之间,连沉连起,分了数十股化掉金弹子的巨力!
这些话说来繁复,其实于场中,不过电光石火一瞬。
而武人的本领、智慧、才华,真正耀眼之处,也正是这电光石火的瞬间。
要不怎么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金弹子一锤不曾建功,心中讶异,手上反应却是更快,紧接着第二锤就落下,正是他锤法中“追风赶月”的绝招,此前段三娘便是折在这一招下。
史文恭双眼圆瞪,大喝一声,铠甲之下,周身筋肉暴突,把枪奋力一顶,依旧是拿捏住全力以赴之余的那一丝回力,在顷刻之间,连连泄力、发力,依葫芦画瓢,把第二锤也接住!
有没有第三锤?没了。
金弹子这一招连轰两锤,快速绝伦,其实两锤互为重心,运用了彼此间的惯性,这才能如此之快,若要再轰第三锤,中间势头必然一断,等于重新施展一次“追风赶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