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们汇报,然后不停的准奏……因为按照‘陈五事疏’后定下的国策,他不能压住大臣的奏章,当然他也可以不准,并提出自己的意见,但那意味着否定了各部院、内阁、乃至全体大臣的意见,他必须拿出充足的理由,摆事实、讲道理,使被否定的人心服。
但讲道理是大臣的专长,辩论一百次,皇帝也不可能赢一次。因为他的年龄、学识、经验乃至权谋,都全方位的不敌于那些历经三朝,精明的如妖孽般的大臣。
万历一直很困惑,大臣们明明把‘圣心读才’、‘乾纲独断’挂在嘴上,自己这个皇帝却为何什么都做不了主?原先他以为,那是因为自己还小,不够资格担当国务的缘故。但大婚之后已经数月,还是没有任何改观……早朝依然是走形式,所有的奏对都是程式化的。
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敏感的万历皇帝,自然能感觉出,这种可怕的程式化,严重削弱了自己的权威。那次严重的冲突之后,他渐渐意识到,大臣们所需要的,只是一个个姓平淡的皇帝,作为天命的代表,其任务就是演练各种礼仪,作为政斧合法的象征,也就是代表天命。说白了,就是皇帝最好毫无主见,才能更好的代表天命……就像他的曾叔祖弘治皇帝,父亲隆庆皇帝,越是谦抑温和、听凭大臣们的摆布,大臣们便越是称颂他为有道明君,并希望后世皇帝以他为榜样。
原来所谓的‘亲政’,其实是‘亲争’,就算你是皇帝,也得撸起袖子来,露出后槽牙的全力去争,大臣们从来不会把权力主动奉还……万历不想像自己的父皇那样,成为一尊高踞金台的泥塑,他认为那是被绑架的皇帝;他更希望像祖父那样权掌天下、随心所欲,他认为这才是真正的皇帝。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曾经在大婚之前,便用强留张居正,和廷杖胆敢反对言官,向文官展示自己的铁腕……朕已经长大了,成为一个迥异于先帝那样的皇帝,你们最好放聪明点!
事后万历反思那一次的教训,他开始后悔那次听了张四维的话,用罪己诏结束了那场纷争,他觉着自己应该再强硬一些……像自己的祖父那样,把所有不肯听话的大臣,管他一百还是二百人,统统廷杖,然后都赶出京城去!那样才能天下太平……然而像上次那样的轩然大波,毕竟是多年不遇的,绝大多数时候,朝堂上还是死水微澜的……尤其是张居正去后,最大的不安定因素不存在了,首辅沈默开始用温和的手段,安抚被张居正整得死去活来的朝廷和地方官员,比如将考成法的考核标准,从完成九成减为八成;对没完成任务的官员,他也再给一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