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塞西尔不只是嘴上说说,他根本不管那些还在为头版头条震惊的代表有没有反应过来,立刻采取了行动。
王室不待见行省代表,陆军大臣拒绝以她的名义召开国民议会,那好,我总可以在报纸上发表自己的主张和倡议吧?
眼前克洛维城混乱的景象勾起了他某些“久远”的回忆:某位曾经的殖民地军团总司令,似乎就对传媒行业非常上心来着。
利用舆论的优势抢先一步制造影响力,哪怕说的不完全是实话,也能在别人心中建立起初步的形象——尤其是在其他人都还没这么做的时候。
年轻的海军上校忍不住感慨法兰德斯叔叔的远见,作为北港市长和塞西尔家族领袖的他果然眼光独到,明明没有像自己一样亲眼见过克洛维城的乱象,却能做出精准的判断,预见到全新的势力即将崛起。
于是乎第二天《克洛维真相报》的头版上,刊登了名为“北港建立在水手血与泪之上的财富之城”的报道。
内容也很简单:北港是克洛维王国最富裕的行省之一,为王国源源不断的提供了来自海外的廉价商品,而代价则是不断破产的小商人和承受了无尽苦难的水手们。
“…每一次出海都是生命与财产的双重赌博,而水手们还要更加悲惨,他们在海上靠生蛆的饼干,掺了朗姆长满绿色植物的清水相伴;等踏上陆地,只能拿着微博的薪水面对殷切期盼的家人——是的,如果他们真的有家人,并且老婆还没带着孩子失踪的话……”
“…为了克洛维王国的长盛不衰,我在此郑重倡议,应当正视底层水手生活困难的问题,建立水手工会与海贸委员会,为中下层商人和水手们提供最起码的保障……”
为了提高效果,威廉·塞西尔还参考了海军内部的传统,尽可能减少了文章的字数确保内容的简洁明了。
而且他还有个“独家发现”,那就是克洛维城的市民阶层与其说喜欢看报纸,不如说他们更喜欢“听”报纸,所以字数越少越能避免自己的想法被人曲解。
结果也不出所料,借着《煤炭黄油法桉》的风头,报纸刊登的第二天就引起了轰动——眼下最热衷“政治”的市民不是中下层军官就是流水线上的工人,对水手们的遭遇非常容易共情。
于是在法桉公开的一周后,舆论和热度不仅没有随着时间逐渐消散,反而愈演愈烈;原本还对自己社区代表爱答不理的人们,参加讨论的热情比过去高了十倍不止;哪怕是刚刚入城的市民,一旦在话语中提到“市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