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友,朋友。
这是个发展的窗口期。
错过了后悔莫及,李家堡四处派人,四处花钱。
在本地雇佣了大批的烧窑匠人,烧制砖瓦。
雇佣了大批木匠,初步处理木材。
还从外地,收留了许多的青壮流民开荒。
黄文运也知道一些,
他没有产生怀疑,只当是真的要盖大宅子。
毕竟,他也准备在九江老家盖祖宅。
咱大清就这点传承,
富贵不还乡,肯定有毛病!
……
李郁从追随时间较久的人当中,挑选了一些机灵、健壮的做了学徒。
学习冶铁、打铁。
自己培养,和外来引进两条路并行。
西山铁厂的炉火,天天旺盛。
以至于只要走到附近,就觉得温度高了几度。
为了加快效率,陈厂长一口气增加了6个高炉。
师傅们,带着徒弟各自负责一炉。
考虑到积极性,
又制定了一项规定,一月40炉,超出的按照每炉半两发激励金。
于是,
师傅们铆足了劲头,围着炉子转。
在这个过程当中,徒弟就学的很快。
天天看,上手帮忙,熟能生巧。
不过,煤炭和铁矿石的供应就跟不上了。
长兴煤矿一直稳定供应,质量可靠。
最近出了点小问题,坑道坍塌,埋了几十个人。
矿主只肯赔偿2两,
这一下,兔死狐悲,矿工们就闹将起来。
李郁得知消息,一时无奈,只能吩咐人到徽州府采购。
西山煤矿的低劣煤,实在是不敢用于冶铁。
煤炭品质,关系到铁水的质量。
这让他萌生了夺取长兴煤矿的心思。
跨越太湖,百十里水路,从地理位置来说是可以占据的。
不过,得有一支精锐的水军。
才能震慑那些地头蛇矿主,乖乖的把煤矿转让给自己。
……
书房内,
“黄生?听说你想和我合伙做生意?”
“是的,云贵川的马帮路线,我烂熟于心。缅国,暹罗我也跑过,认识当地人。”
“你做过海贸吗?”
“没。”
黄生的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