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了,你去办吧。”
“是,宣传署还需要招募一些人手,望主公批准。”
“你打申请,我来批准。”
“遵命。”
麾下凡是增加固定吃饷的人员,哪怕仅仅是一人,也必须是经过李郁同意。
没有自己签字存档,会计处直接拒绝发饷。
大着肚子的正妻胡灵儿掌管着会计处。每一笔支出,她都会核算。当然了,部分工作是她老爹协助完成了。
这一点,李郁知道但不打算点破。
造反和创业差不多,初期要多多依赖家族和宗族的力量。他们是真正的终生制绑定股东,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而侧室杨云娇依旧管着内政部。
内政部和其他部门不同的是,几乎不占用额外编制。因为除了极少数骨干人员外,其余人本来就是李家军正式成员。
他们对外的身份是火枪兵,是水手,是工匠,是文书,是随军家眷~
每个月,向上线递交一份简报。
汇总筛选后,碎片信息就能拼凑出一些有价值的情报。比如说,有人在重金结交胥江园区的匠人,希望搭上西山枪炮厂工匠的线。
……
李郁私下嘱咐杨云娇:
“先不要抓人,不如监视着。”
“一来借机整肃内部。二来打草惊蛇,肯定还有未曾暴露的受惊转入潜伏,到时候反而难抓。”
“挖墙脚倒不是最可怕的,毕竟军工行业是环环相扣,掌握其中单个工艺并不能解决问题。我更怕的是,狗急跳墙哪天给我放一把大火。”
杨云娇深以为然,于是又补充了一条规定。
除了几位工厂的负责人外,关键工艺绝不允许流动任职。
铸炮胚的那就永远铸造炮胚,哪怕钻枪管拉膛线的那边再缺人手,也不许流动。
收学徒,不许从新附青壮中挑选,只许从乾隆四十年就已经加入的青壮当中挑选。如此能够屏蔽掉所有被掺入的“沙子”。
白莲、清廷都在想方设法的渗透江南,刺探军火技术。
幸亏李郁有先见之明,将麾下军工工业全部放在了四面环水的西山岛,隔绝物理接触。
而为了进一步提高警备,又对岛上的无关人口进行了疏散。除护卫,军工产业链工人,家眷,后勤人员之外,其余人全部疏散上岸。
将他们安置在胥江园区,填补进正在逐步完善的轻工业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