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捅了马蜂窝,惹来了黑压压的清军四面围剿。
目视所及,四面皆有窜天猴炸响。
李二狗也收敛起笑容:
“快,扎进那个村子。”
2里外,是一个没有人烟的村子。
茅屋屋,土坯墙,东倒西歪的篱笆,无一不昭示着这里曾经是有人居住的。
只不过,为了躲避战火都被迫离开了家园。彭泽、湖口两县的百姓凡是机灵点的,年轻的都向东南方向跑了,跑进了九华山。
古人云:
“战乱,避之于山林,十存七八。避之于湖泊,十存一二。”
这是老祖宗用鲜血凝聚出来的经验。
……
战乱时期,躲进深山的百姓大概率能活下去。因为山林里有丰富的食物来源,还有最佳的隐蔽条件。
大清朝没有热成像,没有橙剂,没有直升机。官兵不到万不得已,也不愿意进山。
而躲到湖里,也就是那些小岛屿芦苇荡里,大概率活不了。
首先是食物匮乏,其次是兵匪驾船一来直接团灭。
现代人会觉得困惑,鄱阳湖里的鱼虾那么多,怎么会缺乏食物呢?是不喜欢吗?
姑且不提捕鱼技术、工具,和烹饪调料是否短缺。连续10天不吃主食,只吃鱼虾的体验,就能让人崩溃。
人会消瘦,胃里泛酸水,没力气,眩晕。胃会逐渐虚弱,无法消化鱼虾的蛋白质,鼓胀难忍。
这就是在食物匮乏的时代,大黄鱼和螃蟹属于穷人食物的原因!人只有在大米白面吃饱的前提下,才会赞叹鱼虾蟹贝之美味。
……
李二狗绕村子一圈,做到了心中有数。
“构筑防线,依托地形。”
很快,村口几间土坯屋的墙壁就被刺刀凿开了人脸大小的窟窿,燧发枪从窟窿伸出,射角满意。
福建籍队长林有泰望着屋顶的茅屋顶皱起了眉头。
“队长,怎么了?”
“清狗一支火箭,这屋顶就烧起来了。”
“拆掉?”
“太麻烦了。院子里有水井,用水泼。”
于是,一桶桶井水被泼上了茅屋屋顶,暂时消弭了纵火隐患。
村子里的粗笨家具、磨盘,破烂篱笆墙都被利用了起来,当做街垒。这是吴军的作战理念,注重就地取材构筑野战工事。
李二狗站在村子里的祠堂屋顶,若有所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