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份弹劾奏折,石破天惊。
给笼罩紫禁城的阴霾再增一层迷雾。
就连乾隆原本准备将主要过错揽下,只是象征性的惩罚一下阿桂的心思都变的诡谲起来。
折子里写的太具体了。
“浮梁县士绅王三松,曾以书信形式投递抚远大将军行辕,提醒贼军有出徽州突袭饶州之可能。
然而,阿桂却傲慢自大,置天大的纰漏于不顾!
以致湖口官兵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数万人绝望的在饶河北岸死战,最终全军覆没!”
……
都察院御史的工作就是弹劾同僚。
纵然没有实打实的证据,也是可以“风闻言事”的。
有时候折子写的堪比通俗,想象力极为丰富。御史一支笔,言事全靠编。所以即使折子递上去,也很少有人当回事。
乾隆更是私下表示:
“除涉军国大事,结党营私,贪墨抗旨,其余不必呈送于朕。”
这个筛选标准过滤了大部分弹劾折子。例如什么娶了几房小妾,夜宿八大胡同,胡吃海塞,子弟纨绔之类的。
这也体现了乾隆用人的一贯标准:不问私德,只看公行。
然而,
今日这位新晋御史的弹劾折子太具体了!
具体的让老皇帝一阵心悸。
直觉告诉他,这不是编出来的。
首先,浮梁士绅王三松到底有没有这个人,一查便清楚。
然后,弹劾首席军机大臣容不得一丝“风闻言事”。若无实据,此御史定然要被清算。
综上,
老皇帝的心悸,越发严重。
总管太监秦驷瞧着乾隆脸色越来越差,忍不住上前两步:
“主子,可要召御医?”
……
太医院的杏林高手,集结养心殿西暖阁。
经过4轮磋商,拿出了一张方子:调理!
同时说了一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医嘱,惹的秦驷当面一阵冷笑,眼神里全是讥讽。
然而,
院使却是丝毫不以为耻,依旧镇定自若将那番他说了几十年的医嘱又背诵了一遍。之后,磕头离开了养心殿。
秦驷望着这群背着药箱的太医,冷笑道:
“这帮庸医要搁在我老家给人看病,连黑馍馍都吃不上。”
徒弟赵泗低声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