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饭的地步。
所以说这玩意儿对秭小伟和强哥推动的京西工业,就是个极好的产业噱头。
老常把长江狮做得美轮美奂,但那终究还是辆摩托车。
再贵再好也只是中产阶级的休闲玩物,谈不上社会意义,也不会对国内生产力推动有多大帮助。
摩托车真的已经走过了对国内工业有较重比例含量的阶段。
但智能通航飞机就可以。
这完全就是升阶版的新能源车产业启动局面。
如果把国内现在新能源车的玩法,移植到小飞机上,是不是又是一轮弯道超车?
就像国内的无人机产业已经遥遥领先于全世界。
资本在寻找发展方向的时候,是会选摩托车产业,还是这样到处空白、百废待兴的政策驱动大产业?
更不用说新能源车这类互联网打法里面,一定要有更高更强的卖点,科技前景来吸引投资和凝聚科研实力。
因为必须要有更强更远的研发方向,才能在研发过程中,把各种成果转化到次一级的产业应用里,来良性运转支撑发展。
譬如甭管是否真的登上月球,六十年代的花旗登月计划确实带动了一大批计算机、材料学、半导体等各种高科技,这都是后来七八十年代科技大爆发的基础。
现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很多技术,降低标准降低成本就是民用产业的核心科技。
智能飞机也是这样,只要冠上这智能二字,就能大量投入研发,反正成果先给汽车用。
这新能源车就有源源不断的新技术,自身研发也不至于没有方向的乱七八糟。
现在汽研中心那种围绕某个车型才能研发的模式,还是太局限太只顾眼前利益了。
秭小伟给强哥稍微提了下,那边的互联网大佬根本不用他这后辈说,早就深刻明白这道理。
心领神会的决定要共同把京西飞机打造出来。
对,强哥就犟住了依旧要用京西这个名头。
老子从头再来,都要把这块金字招牌擦亮,给有些人看看牛逼的人永远牛逼,只会围着撕咬的豺狼终究也只是吃腐肉的狗!
那么顺着这种思路,从军工到民用,从摩托车到汽车,一步步发展起来的江州工业基础,如果能升级到下一步的通航飞机工业。
就问江州本地会不会支持。
国资那边都主动问这边连续加大投入搞通航临时起降点有没有产业化的打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