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没有。
这是因为在过去,尽管米国的科学家提出了惰性中微子这个概念,却并没有对其做详细的数据预测。
因为做不到。
毕竟要对无法观测,不在标准模型中的粒子做预测,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
而这次,相关的数据却是他完善的。
所以如果后续他能继续完善惰性中微子的信息的话,还是有机会再拿一枚诺奖的。
只不过对于徐川来说,诺贝尔奖对他的吸引力并不是很大。
不说前世,光是这辈子他做出来的物理成果,就有好几项诺奖级的。
当然,对他来说吸引力不算大的诺奖,对于其他物理学家的吸引力简直是正无穷。
更何况,惰性中微子可是超出标准模型的粒子,它是一栋全新物理大厦的基础,未来何止远大光明,完全可以是新世界。
因此在惰性中微子发现后,无数的物理学家纷纷开始‘完善’惰性中微子的性质,纷纷开始‘推测’暗物质的性质,然后进行押宝。
毕竟万物皆有可能,万一自己押对了呢,几十年后说不定就能拿到诺贝尔奖名留青史了。
只不过要想从未知中压中诺贝尔奖的难题可太高了,比彩票中头奖都难。
一方面是因为一份全新的理论,或者说对某一颗粒子的预测,如果想要被被物理学界接受的话,至少你的理论得在逻辑上自治,得站的住脚,不能被人推翻。
就像是爱德华·威腾弄出来的弦理论和M理论一样,要证实它遥遥无期,或许需要两个世纪、三个世纪甚至更远的时间。
但同样的,要证伪的话,从目前的物理学界来说,并没有人能够推翻弦理论和M理论。
因为它的确做到了逻辑自洽,且理论存在。
从这方面来说,难度可谓是相当大了。
因为你不仅要懂这颗粒子,还要懂各种其他的物理学。比如相对论、牛顿力学、电磁学、量子力学等等。
而且还不能是一知半解的那种懂,得是相当深入了解的懂。
否则被其他的大佬一看你的论文和理论,‘唰’的一下就给你指出漏洞或者问题了。
所以绝大部分押宝的人,基本都失败了。
在物理学界的历史长河中,也仅有那么一两个幸运而已。
比如路易·维克多·德布罗意,他是法国的理论物理学家,物质波理论的创立者,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