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错。
另外,朱翊钧还从刚才对话里知道了,御麦这种植物适合种植在山区,以后大明的粮食将不再只是平原上能够耕种,山地也可以利用,也会有产出。
“对了师傅,这个衙门,师傅觉得应该叫什么名字好?挂在那个衙门下?”
虽然魏广德说要回去商议,但他不觉得张居正会反对,因为这是利国利民的政策。
现在他好奇,魏广德会把这个新衙门叫什么。
“专门发展农业的衙门,臣以为叫农植所,挂在工部之下,在全国十三道各建一处或多处,选择有代表性的官田划入其中,专门种植、培育抗旱抗涝作物,寻找新的,可食用的作物。”
魏广德开口说道。
其实,一开始魏广德是想说“农科院”的,这个单位在后世也是鼎鼎大名,毕竟培育出养活十四亿人口的杂交水稻,否则后世的中国在粮食安全问题上就会很头疼。
要知道,那会儿优良的水稻亩产可达千斤,而现在大明南方的良田,水稻能亩产四百斤都是丰收年了,寻常不过二三百斤,这是多大的差距。
说到这里,魏广德又指指下面那两个花匠说道:“他们已经熟悉了御麦的种植,一旦这个新衙门建立,也要从西苑调入农植所当差,负责照顾御麦。
他们要担负起准备大批御麦种子的工作,待各地分所建成,就要及时把御麦种子送过去,还需要他们指导各地载重。”
魏广德可不会只在京城建一个种植基地,在他的考虑中,大明朝十三省都要建这样的种植基地,实验种植新作物,寻找种植技巧。
毕竟,植物的适应性很重要,南方的作物在北方就很难栽种,同理,北方的亦然。
御麦虽说在西苑种的极好,但是否真的能就此在其他地方推广,魏广德也不是很有信心。
他是知道的,后世玉米种子就要很多品种,复杂的很,反正他是不懂的。
每个地方都有适合的种子品种,要是拿错了,收成就会减少甚至绝少,所以他必须考虑到这些,避免官府推广下去,结果种不活,善政也就变成恶政,倒霉的是老百姓。
现在各地圈官田试种,成功了再推广,也可以利用官田预先准备好各地推广所需的种子。
慎重,朝廷制定政策首先是要慎重,不能拍脑壳就随便定下来。
从文华殿出来,魏广德回到内阁,手里还拿着几颗成熟的玉米,这是要给张居正他们看的实物。
单单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