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皇族、士兵及其他人员也都计算在内, 西汉长安鼎盛时期, 人口大概是五十万左右。
东汉反而少了很多,至于现在……
后世光长安一城,就是千万人口级别!
当然, 后世的现代化的交通和物流是当下大汉所不能比拟的, 但是以斐潜现在对于长安的规划和布置, 支撑一二百万的人口, 还是没有什么问题,而且京兆尹周边也有县城,也同样可以分流人口。
因此可以说,如果关中士族不跟着斐潜做, 那么这些流民,这些劳动力的人口就会汇集到斐潜旗下去,而他们的庄园和田亩就会因为招不到人而导致减产,甚至是荒废……
别忘记斐潜还有《荒田律》,若是被认定为荒田的,就会被系统……呸,被斐潜强制回收!
虽然说这里面肯定还有操作空间,但是这样一条律法摆在那边,就已经是很可怕了。
那些狂妄自大的家伙,以为斐潜只是嘴上说说的, 根本不会执行的,尸骨都凉透了。
一边是萝卜, 一边是大棒子,自然就使得关中三辅的士族要跟着一起走。
如今,长安三辅之地的流民, 或者说是佃户的成分,很复杂,各个地域的人都有, 口音,习俗都不尽相同,如果随意分配,亦或是像是大多数情况下任由各地域自行组织聚集,那么很可能关中三辅之地就多出了许多国中之国,县中之县来……
合理的规划,使得在不管是哪一个区域里面,都不会因为某地乡人占据多数而导致乡党的产生,再加上相互之间的贸易和商品流动,使得这些原本可能生出的壁垒被打破,最后成为一个大体上的整体。
等到这些佃户转化的农夫,在关中三辅生活了两三代人之后,也就渐渐的从外乡人,成为了关中人。
如今关中三辅,工商发达,贸易繁盛,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等等,无论那个行当,都有利可图,再加上和西域的商贸开通之后,大量西域的金银刺激了关中三辅的经济,使得这些行业的经营者,不论大小都吃到了相当多的红利,因此这些士族子弟,才在斐潜一而再,再而三的严肃处理,整风治吏的手段之下,服服帖帖。
就比如司马一家,为什么风评很好,甚至可以说不仅没有吃拿卡要,甚至还从家族之中拿出钱财来补贴一些贫困子弟,寒门学子?是因为司马家族有那么博大的胸怀,宁可自己饿肚子也要支援斐潜的伟大事业么?
并不是。
司马家之下,在平阳,在安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