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即便有如此严苛的规定,但依旧阻止不了众多学子的趋之若鹜。
很简单,他们饱读诗书多年,可不是所有人都抱着当官后的收敛横财,绝大部分初衷都想做一任为官清廉的好官。
相比较被世人唾骂,谁不想流芳千古,被后世纪念。
可以说,只要是参加科举的学子,他们的心都是如此,只是随着走入官场,被官场的氛围带动,只能和上层权贵同流合污,最终迷失自己。
苏祁安和大凉的官员,打交道不少,见过不少曾经想干一番大事的基层官员,最终被官场风气给裹挟,最终迷失自己,无法回头。
在这么多官员中,也就方敬之、霍城、孟天祥、吴用、黄文彦等人,保持初心,要么找回了初心。
说到底,官场风气如何,还得看上层手握权势之人的态度,只要肃清了上层的不正之风,下面官场的不正之风,会好很多。
苏祁安不自认为,在他的管理下,三州的官员都是清一色的清廉,这是不可能的。
放眼历朝历代都不可能做到,苏祁安不会认为自己比古人还聪明,能做到绝对的清廉。
相反,真要绝对清廉,三州官场怕早就崩溃了,官场就和这个朝代一样,没有绝对的黑,也没有绝对的白。
关键的看,如何在黑白之间,达成一个巧妙的平衡,而三司一院的建立,就是黑白之间的平衡点。
加上完善的律法实行,有赏有罚,一切都按照律法处理,在这种公平下,官场的风气自然朝着好的方面进行,逐渐达成了平衡。
能够当官的,都不是傻子,在律法的加持下,自然明白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事又必须要做好。
这些方方面面,他们比谁都清楚,所以,想要维持境内的稳定,就得以法为尺,以理说话。
如果法度都不信了,还如何让三州百姓信你的承诺?
所以,在三司一院和严格按照律法的加持下,三州岂能不渐渐好转,三州的官场一扫之前的颓唐,自然变的清明起来。
随着事先的准备充足,三州科举也是顺利开考,在开考前,苏祁安简单的露了一个面后,便将剩下的事,交给罗清远、林苑之他们。
而自己,带着秦子音、陆小婉、苏凤玲三女家眷,暂时离开的西州城,往岭北县的东山村而去。
之所以回到东山村,自然是离开了好几年,苏祁安有段日子没有回去看看了。
怎么说,东山村也是他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