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没有什么乡绅,都是小地主。
本地人又不怎么机灵,衙门里的头头都被鸠占鹊巢,黄阳县的本地人只做些打手小弟。
章主薄还向孙山抱怨过,他一个正宗的黄阳县本地人在衙门的日子过得苦啊,经常被外地人排斥。
当然章主薄也只是抱怨,那时候是魏大人主政,而魏大人又往往是无为而治,对官员也好,对百姓也好,都非常随和。
章主薄说的话也只不过说说而已,并没有受到什么实际性的排挤。
孙山想着任何新来的一个县令,只要他带来的人足够多,都很容易拿捏黄阳县。
黄阳县的本地人其实是一盘散沙,想找人主持公道,除了找衙门,也找不到一个稍微有声望,有实力的乡绅来主持公道。
黄阳县因为地处偏僻,又穷又没有能人,非常容易让人宰割。
这些年百姓平静地过日子,完全是因为有魏大人这个为数不多的好官在,才一片祥和。
除了吃糠野菜,整体上来说非常融和。
孙山是黄阳县有史以来有记录的第一个举人老爷,洪秀才才说他最厉害的本地人。
孙山向洪秀才打听了一番新县令的为人处事后,想着明天也找一找老乡章主薄才行。
和洪秀才和洪秀才师母吃了两顿饭,到学堂跟学子们上了一节“游记”课。
洪秀才让孙山讲一讲怎样到岳麓书院读书的过程,到金陵的过程,以及一路上遇到的奇人异事。
学子们听得哇哇大叫,洪秀才笑容满面。
对于他们这些大山的孩子,走出黄阳县,看外面的世界可望不可即。
好不容易有个举人师兄,洪秀才肯定要利用加利用。
还对学子说要仔细听,举人老爷给你们讲课,是难得的恩赐,要好好珍惜。
外面的人想见举人老爷,可要盼星星盼月亮才见到。
他们运气好,选择在洪氏学堂读书,近水楼台先得月,才有如此机会。
孙山一开始还是很高兴给学生讲课,听着听着洪秀才的话,就高兴不起来了。
孙山怀疑洪秀才在“拉客”,通过他的名头,好让洪氏学堂成为名校,从而能招收更多的学生。
学生多了,学堂就更出名了,学堂出名了,学生就趋之若鹜。
如此良性循环,洪氏学堂迟早会成为黄阳县第一学堂。洪秀才也迟早会成为黄阳县第一名师。
学生足够多,成才就更有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