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再次搁置至今。
齐泰建议以“第三次下西洋”作为契机,目的是解决南方的问题。船队暂时不必再远航波斯等地,而应止于马六甲海峡。如此可以减少携带贸易货物,以运输更多的军火辎重、陆师官兵。
待明军舰队抵达西贡港,无须再与真腊王室商议。官兵们找到有淡水的地方,即可构筑防御工事,修堡垒、码头。然后布置从松台卫(白藤江口)到岘港、岘港到西贡的海路驿道;前期明军从占城国调运粮秣,从海路保障西贡堡补给。
对暹罗大城王朝,则不必理会。乃因从大明南下直至马六甲的海路,无须经过暹罗国沿海。
下西洋的海军舰队离开西贡之后,便直趋满刺加国(马六甲苏丹王朝);对满刺加都城发动攻击,攻灭其国、震慑诸国。战后挑选有淡水的港口修建堡垒,设立总督府,管理东南半岛之外的所有邦国。
齐泰的方略,朱高煦几乎全部认同。乃因此略与朱高煦的第一步大略十分符合,即统管神洲全部海面(亚洲,原来写作圣洲,后来多人笔误、演变成了神洲)、制定海贸秩序。
朝廷首先打击反抗大明王朝的出头鸟,保持在南方海岸的军事存在,这样才能让各国王室、重新回到谈判桌上。
不过此次远征的决策,朱高煦心里仍有隐忧。
航海技术的限制,极大地制约了明军远洋兵力投送、增加了用兵成本和沿途消耗;而如此一来,又再次让远征更加依赖技术。因为投送兵力不多,只能依靠技术领先。
接着朱高煦召见了守御司南署的钱巽、以及南署铁厂的百户茂开山。
朱高煦在询问南署事务的时候,语气明显有些不满。因为他叫守御司南署研制的东西,几乎全部都没有成效。
明军主力火器“春寒铳”的前身,便叫“开山铳”。茂开山原来是个军匠,在火铳的火绳点火、木托等技术改进上,颇有贡献。但此人始终只是工匠出身,好像已经发挥了极限才能,这些年已是毫无建树了。
朱高煦还曾设立了假物院,并给守御司南署调拨大笔钱粮,支持他们的变革;但技术依旧停滞不前。而朱高煦自己在这方面的才能、知识又十分有限,大抵也不能亲自操刀。
茂开山战战兢兢地献上了燧发机关的图,躬身道:“臣等制作新火铳,最大的问题是无法稳定发火,所制作之火铳,大半不能击发。”
朱高煦耐心地细看图上的东西,希望能找出甚么问题。
上面有一个形状怪异的铸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