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半年过去了。”
“朕方知教育之艰难呀。”
“朕当初以为,教导三年,就能成才。”
“结果才知道,教导一年,还未开蒙呢,想读懂经义呀,需要大量的时间。”
“而一些孩子的家长,已经不耐烦了,想让孩子回家种地,帮家里分担压力。”
“难呀!”
“是以朕知道,教育是百年大计,不能急于一时。”
朱祁钰话锋一转:“但教育是根本大计,朕打算设提学司,立于礼部之下。”
“每年朕从内帑里拿出五十万两银子,户部再支出三十万两银子。”
“合计八十万两。”
“先建几座学宫,以点到面,一点点扩散全国。”
“争取百年之后,大明无人不识字,无人不读书!”
朝臣全都跪伏在地:“陛下此举,不亚于圣人当世!孔圣传道于后人,陛下布道于天下,当与圣人并列!”
如今已经不是魏晋时代了。
知识被世家垄断。
知识壁垒被造纸术和印刷术给冲垮了,获取知识难度降低,但读懂知识难度却在提高。
这就归功于程朱理学了。
把经义解读出各种花样,让人看不懂了。
对名师要求越来越高。
而皇帝肯花钱做大教育,这不是打破文官桎梏,而是在给文官塑金身呢。
因为尊师重道的思想,老师是和父亲一样的。
由老师教导出来的孩子,天然成为文官一派,和皇帝隔绝。
皇帝每年出八十万两,一百年就是八千万两银子,给文官做嫁衣,何乐不为。
朱祁钰看不破吗?
但他必须要做。
一百年教育,是给文官塑金身。
但等到一百五十年你再看看,文官的金身,会被穷苦人家孩子给冲垮的,然后把文官扫进垃圾堆。
当然了,也可能把皇帝扫进垃圾堆。
这是后世之君要应对的局面。
他朱祁钰管不了。
“诸卿。”
“朕鼓励诸卿办报,发展文学,放开皇家藏书,都是为了给教育铺垫。”
朱祁钰摆摆手,不让他们吹捧,笑道:“诸卿,朝中可有精通教育的人才举荐给朕?”
“幸得陛下降下宏恩,方可种花花开。”
姚夔却拜服在地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