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文缛节,广西是蛮荒之地,和汉地不一样。”
这话惹得敬轩学宫的学子们哄笑。
薛瑄虽是理学大宗师,思想巨匠,但他幽默风趣,不拘小节。
“学生看广西,看到是一片欣欣向荣,虽远不如京师繁华,但学生看到了希望!”
薛瑄眼睛一亮:“希望二字,用的好呀。”
差不多到了饭时,便让公人准备饭菜。
饭食用的是太医规定的菜品,太医给他搭配的营养膳食,无论他在哪里,都必须按照食谱上的吃。
薛瑄笑道:“子与(阎禹锡),你觉得何为希望?”
阎禹锡和刘健是同乡,在薛瑄在河东(黄河以东)任职时,千里迢迢去拜师,得到薛瑄的认可,收入门庭。
“老师,学生认为希望有三。”
阎禹锡放下筷子,认真道:“春季时,柳树抽出嫩芽,意味着生机重现,这是希望,就如这广西,大乱之后,迎来大治,这就是希望。”
“但克振先生口中的希望,应该是百姓眼中的光芒,这是百姓心中的希望。”
“其三,是老师与众弟子所做这饭堂,亦是希望。”
薛瑄讶异地看着他。
阎禹锡笑道:“若吾等遵循繁文缛节,弟子如何能和老师共用一桌吃饭?”
“而老师遵从繁文缛节,如何能深耕民间,亲自指导地方官吏安置流民?”
“而此饭堂之中,气氛自由烂漫,这就是希望。”
边镛眼睛微亮,都说薛瑄创河东之学,受万人尊崇,他教导出来的徒弟,也都是拔尖的人才。
“学生眼里的希望,只是百姓眼中的希望,却未想到,官宦之间,饭堂之中,竟也充满了希望。”边镛深行一礼。
薛瑄也放下筷子,也觉得自己确实变了很多。
以前,他是人人敬仰的夫子,他当官教学,开创河东之学,门徒遍及山西、河南、陕西,蔚然大宗。
他的学说,蔚然大观,以为理道大成。
他的诗词,自认为达到巅峰,出口成章,七步成诗,名垂青史。
然而。
当他深耕民间的时候,真正为黎民百姓做一点实事的时候,他竟一句诗词都吟不出来了,他的学说,仿佛高屋建瓴,对百姓生活没有一丁点改变。
这让他开始怀疑自己,怀疑自己的学说,甚至怀疑自己误人子弟。
以前的他,喜欢空谈,上奏时候总写一些假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