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心里能平衡?
问题是,那些都是库存啊,以前卖不出去的东西,保质期都快过了,换一张包装纸,卖得飞起,有口皆碑的好。
皇帝只说了一句国外的月亮比国内圆,倒没说太多。
反倒重臣都在思考,民间很富啊,怎么能想办法,把民间的钱,收归中枢呢?
景泰三十六年初,二十几个外资大集团成立。
报纸上铺天盖地打广告。
一时间,“外国货”充斥整个大明。
民间资本也在跟进,整个景泰三十六年,外资公司注册超过一千家,主要地是澳大利亚。
老百姓压根不知道澳大利亚是哪,反正字儿多,肯定牛鼻。
却不知道,那是大明的新地,就换个洋名而已,最好玩的是,澳大利亚语,是瞎划拉出来的,连写的人都不知道那是什么玩意儿,但民间居然有人在研究澳大利亚语。
产品就别说了,沾上外文名字,就卖到爆炸。
买买买!
一场“外资”的饕餮盛宴,在大明上演。
王复兴冲冲进入养心殿,告诉皇帝,今年财政收入,可能会超过3亿!
国企收入,可能达到20亿!
朱祁钰以前真没看出来,王复是个营销天才,老二十也不错。
一场外资盛宴,第一顿肉吃得满嘴油,而这口汤估计能喝十几年,等孩子们长大了,还能收割孩子们一批情怀,赚大了。
就是二十年后,这些集团的口碑血崩。
崩就崩呗,谁让你们蠢比了。
随着中枢发行金币,大明盘子里的现金,已经超过了200亿,甚至更多。
中枢在非洲发现了黄金矿,但开采的黄金,是要还给皇帝的,还要支付利息。
这里面的黄金,皇帝也在占股。
王复和皇帝密谈很久。
“王卿,要记住一点,进入中枢的钱,要花出去,钱要流动起来才是钱。”
朱祁钰认真道:“实在没地方花,就投资基建,让钱回到老百姓口袋里。”
“反复流通,钱就会升值。”
王复却面色发苦:“陛下呀,您说得简单,可基建搞了二十多年,还有什么没搞的呀?路都修遍了,桥是不该建的也建了,学校是盖了一座又一座,就算是未来有十亿孩子上学,也够用了呀。”
没错,民间过度基建,是皇帝支持的。
现在就该出现新技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