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完儿子跑进了校园。
下午回家,我问儿子为什么不让我送了。他说:“王欢考了99、5分都挨打,我感到你真是我得好爸爸。”
儿子的语气情深义重,令人欣慰。我说:“我想知道你当时是咋想的?”
“没完成作业,是我得错,但与王欢相比就太幸运了。所以我不让你送了。”
这件事不但对儿子有一定的影响,在接下来的一周里他表现的比较平稳,而且让我感悟到孩子的勇敢是从别人的信任中产生的。
那天,我反复研读英国著名唯物主义哲学家和科学家弗兰西斯•培根的“论习惯与教育”一文,文中写到:人们的思想多是依从着他们的愿望的,他们的谈论和言语多是依从着他们的学问和从外面得来的见解的,但是他们的行为却是随着他们平日的习惯的。所以马基亚维利说得很好(虽然他所论的事是很丑的),天性底力量和言语底动人,若无习惯增援,都是不可靠的。
在迷信以外的事情中习惯之凌驾一切是处处可见的;其势力之强,甚至在流血的事件中仍是如此。使得人们于自白、抗辩、允诺、夸张之后,依然按旧习惯作下去,好像他们是无生命的偶像,和由习惯的轮子来转动着的机械似的,这种情形真使人惊讶。
我们也可以见到习惯的统治或专制,可以看出它是怎么回事。印度人(我说的是他们哲人中的一派)会静静地躺在一堆柴上,然后还要争着与丈夫的尸身一同烧死呢。在古时,斯巴达的青年们常乐于在狄亚那的祭坛上受笞刑,连动也不动。我还记得在女王伊利萨白初年的英国,有一个被判死刑的爱尔兰叛党曾上呈总督,请求缢死他的时候用薪条而不用绞索,因为以前的叛党都是照例用薪条的。在俄罗斯有些僧人为赎罪起见,会在水盆里坐上一夜,直到他们被坚冰冻住才算。习惯在人的精神和肉体两方面的力量,例子可以举出很多。所以,既然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就应努力求得好的习惯。习惯如果是在幼年就起始的,那就是最完美的习惯,这是一定的,这个我们叫做教育。教育其实是一种从早年就开始的习惯。所言我们常见,在言语上,幼年时代比幼年以后舌头较为柔活,能学一切的语法及声音,并且四肢关节也比较柔活,适于各种竞技和运动。因为年长方学的人不能像从小就起的人能屈伸如意,这是真的;除非在有些从来固定自己的心志,反而把心志开放着,并准备好了接受不断改良的人们,那算是例外,但这种情形是非常之少的。但是假如个人的单独习惯其力量是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