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陈凡看来,他们这点要求挺卑微的。
别说不要求分稿费,就算要求分一点过去,他也不会有意见。
毕竟人家是真花了心力去工作,给他省了不少事,最重要的是节省了很多时间,否则这么多文字,单单去抄写就要花不少功夫,更别说还是相当于二次创作的翻译稿。
而他们能得到多少呢?
按照国内的标准,翻译稿的稿酬是最高千字6元,那么320万字的翻译稿,他们也不过能分走19200块而已。
再换算成美元,11400块?
给他们凑个整,12000?
能干什么?
买一辆价格为9495美元的保时捷924,剩下的交税?
更别说还几个单位一分,最后各自到手的、估计也就能买点资料,别的什么也干不了啊。
陈凡表示想不通。
不过通过今天这番折腾,从赵俊辉到朱公安、从姜恒到许启珍这些人的反应,他总算是明白了,外汇对现在国内单位的意义有多大。
得到满意的答复,文化厅的领导便告辞离开。
也不说留点纪念品。
好歹给两包烟也行啊。
何青生抽了口烟,眼里闪过几分犹豫、还有几分希冀,“你说,那个小本子出版商,有没有可能看上咱们其他作家的作品?”
陈凡对着他两手一摊,耸耸肩说道,“这个我可不敢保证,刚才我也说了,那个小本子就是抱着报答的心思,才来找我签约,他甚至都没仔细看过我的文章,只是让他助理简单读了几篇,等于是白送钱,只不过用了合理合法的方式而已。”
许启珍轻轻咬牙,不知道是该羡慕还是嫉妒。
可是这种方式还真模仿不来,首先你得会医术,然后还能碰巧救个有资本家亲戚的小本子,最后还必须有可以让人家名正言顺送钱的方式。
真是活该他赚钱。
何青生脸上也没有多少失望,只是苦笑着摇摇头,“是我想多了。”
国内和陈凡文章同类的作品可不少,如果能够走出去,将“文学创汇”这条路走通,于国于己,都是一件大好事。
其实早在50年代,我国就成规模地往国外推介我国优秀文学作品,从古典文学到现代佳作,经过精心挑选后,成规模地译出。
可惜,能走出国门的作家寥寥无几,除了李先生的著作能横扫世界各国,其他能在国外取得成绩的作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