杆可以烧火,豆子可以磨豆浆,做豆腐,食堂里面基本每日早上都有新鲜研磨的豆浆,热乎乎的,配的薄脆饼,鲜馒头,有时候还有煮鸡蛋一个,叫他们吃了有劲。
“今年的雪来的更早了。”许甲坐盘在三清山上,却显得四季如春一般。
三清山成了道场,常玉不喜冬眠,便激发了地热,涌出了喷泉,虽不算四季如春,可也不再积雪如寒。
有了暖泉,金蟾加快了修建的进度,雇佣了一大批精熟的工匠,他们都是熟练给修寺庙禅院的,修这么宏大的道宫,还是第一次。
但这并不叫他们为难,反而兴奋,这是几世未得接手的手艺,能学到的东西,经验,传给儿孙,便是世世代代的生存本领。
此时即便冬日,也在赶工加进度,累了就去泡泡温泉,饿了也有热饮热食。
那牌坊,藻井,立柱,栏杆,石阶,又或者连廊,水轩,幽榭,云馆,仙阁,楼台,祭坛……处处动工,上山的路,便发了几千人修,反正冬日不干农活,那就做些小工,金蟾又不差钱。
早些将道场做出,他早得这一份功绩。
春日雨多,入夏农忙多,秋收更忙忙碌碌,说到底只有冬日将近年关能歇息一下,古人云,春种,夏收,秋贮,冬藏。
这本是宅家的好时机,但冬天却成了许甲大办教育,全民扫盲的好时机。
村民们每人都领了一个小本子,认字,每个大队队长先突击七天,能认得三百个字的算合格,认得五百个字的,就给颁发实际奖励,然后让大队长去宣教扫盲。
许甲要求不高,五十岁以上,可以自由选择学习或者不学,五十岁以下,认识三百个通用文字,和一百以内加减法,九九乘法表,是最基础的,完成可以获得扫盲证。
至于学龄儿童,许甲目前针对的是十六岁以下,因为这个时代,十六岁大部分人就要准备成亲了,甚至十四岁就已经开始了。
上学校是强制执行,但师资力量严重不足,许甲只能让一些秀才,老童生教他们认字,读些文章,但更多时候,是有人教他们劳动,如何编一个竹篮?如何锻造一把菜刀,又或者怎么缫丝弄茧。
这些劳动课,是传授技术的课,百姓们也乐得送孩子来学,甚至愿意送女孩子来读书,来学技术,若是单纯读书,只怕很难改变大部分人的命运。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许甲做的正是这一点,这里很难找到数学老师,可却能找到账房先生,很难找到绘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