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膳房给你准备了吃食,吃完饭,三哥带你去我的燕城转一转!”
听到赵斌说要带她出去玩,赵璎珞的兴致一下子提了起来。
早饭或者说是午饭过后,在王伍和十名护卫的保护下,赵斌带着璎珞公主,还有灵儿和翠儿一起出了王府的大门。
赵璎珞四下望了望开口问道:“三哥,我昨晚听灵儿说你在燕城建了一个叫什么学堂的书院,听说跟其他的书院不大一样,我们去那里看看吧?”
古代的学校,是按照礼制和规模来称谓的,分为塾、庠、序、泮宫、辟雍等,这些称谓,大抵是在上三代(夏、商、周)时期就已经形成,并落定为礼制规范。
塾:是形声字,“孰”通“熟”,意思为瓜果等作物成熟了,可以享用了;“土”指园地、地方;这两个意思合起来表示享用成熟瓜果的地方。古时,瓜果作物成熟后摘收回来,就堆放在宅门内两侧的走廊或堂屋里,是家人、族人们聚合尝鲜的地方。
但是这种地方一年中只会在特定的季节使用几次,平时大都空闲着,于是也就被兼做教书就读之所。西周时,这种规制已经被确定下来,成为家族设置的初级学校,也称为家塾或私塾。正所谓“古之教者,家有塾。”
其次是庠(Xiang)读二声,“庠”是比“塾”规模和等级更大更高的学校。
序,本意是指房屋的东西墙,引申为场所,也做为学校的别称。《周礼》记载:“春秋以礼会民,而射于州序。”“序”那时也是教Xí射箭的场所,其部分功能类似于今天的体校,其实从另一个角度去想,所谓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其中就包含射箭这样的教学。
宫泮(pan,去声)宫:是贵 族子弟学校,大概贵到诸侯级别。《礼记·王制》:“诸侯曰泮宫”,所谓“泮水”,反映了当时的礼制,诸侯创办的学校建筑格iú只能是三面环水。
这类学校注重的不是规模,而是地位和档次,后来的科举制度中,生员入学也称“入泮”。中国古代最有名的稷下学宫就是此类性质,稷下学宫的存在,曾为当时段“百家争鸣”开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了先秦时期学术文化的繁荣。孟子,荀子都曾在稷下学宫就学过。
辟雍(bi,去声):“天子曰辟雍”。辟雍是在诸侯之上的、最高层的皇家子弟学校,是最高学府。后世所熟知的国子监,就是这个性质。
书院,就是大家最为熟知的一种,我国古代最负盛名的四大书院有应天书院、岳麓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