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连两天,先考四书五经,后考杂学,第三天考的是时政策论。
如果说前两关,依靠死记硬背就可以,第三关就没有标准答案了。
第三天,经过两天的折磨,很多考生精神萎靡,哪怕写好的卷子放在一旁,也总忍不住想翻看一二,生怕哪里写的不好或者写错了。
王旭吃得饱,睡得着,对前两天的考试根本不放在心上,深知真正的难点在于策论。
策论没有标准答案,怎么写,以点盖面,微言大义,还是逐步解析,各有各的写法。
同样,主考官的性格也是一方面,有的人喜欢直白的,你跟他东拉西扯他不喜欢。
反过来,就有人就喜欢云里雾里,半遮半掩的,写的露骨他说你没有文才。
还有的人风格朴素,不喜花团锦簇,太华丽的文章认为你华而不实。
还有人就喜欢华丽,写朴素了他看不上你,你说这怎么办。
王旭对于策论,还是有些把握的,因为时政策论是就事论事,阐明利弊,比如严松刚推行新政时,那届进士试考的便是新政如何。
当时在策论上,支持新政反对旧政的,十有八九平步青云,登上了改革的快船。
王旭不担心自己不能中举,唯一担心的是能不能夺魁,举人试也有排名,州试第一被称为解元。
如果能拿到举人试第一,按照科考惯例,参加进士试的时候,解元是不能被罢黜的,最差也是二甲进士,这是科举内的共识,也是京试给地方的面子。
毕竟,举人试是一州举办的,举人试第一便是一州之地,举人中的第一名。
到了进士试的时候,各州的举人进城赶考,争夺三千名进士资格。
要是连一州之地的第一,都评不上进士,这不是在打脸么。
你想啊,我们扬州的解元,到了京城连个进士都考不上,是我们这些主考官有眼无珠,还是你对我们有意见?
官场是个大蛋糕,大多数时候要你好,我好,大家好,这才是真的好,平白无故没人会得罪人。
所以,只要考中解元,进京赶考必是二甲进士,王旭如果能够夺魁,明年的进士试便稳了,就算有人想压他都不行。
哪怕是皇上,也得捏着鼻子认了,谁想打破这个潜规则,就是在跟士林为敌,跟历代的解元为敌。
“扬州知州,名为杨启年,此人年过五旬,谨小慎微,奉行无为而治。这个人是保守派,反对任何改革,当年寒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