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晨就是和煦的春风一样,道:“可能是刘总忙于学习、科研,看电影不过是放松调剂,自然不会多去想,这是非常正常的,这部电影根本就是一部披着打斗场面的伪武侠片,而纯粹是一部以人文思想为主的艺术片,最重要的是其中的思想性。”
看到刘晨一副迷茫的表情,张念拿出《卧虎藏龙》的片子放映,唯恐刘晨会有想法,态度柔和了些一边看着一边说道:“你有这样的想法也不奇怪,不要说普通观众去注意这些无关痛痒的边边角角也就罢了,那些所谓影评人做出一副专家的模样在那里指手画脚,这些人的水平比考戏剧学院的考生还不如。”
刘晨还是第一次看到张念露出这种女愤青的表情,印象中她一直都很害羞,甚至唯唯诺诺,嗯,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个性。
在张念的指导下,刘晨很快就从一个旁观者、普通观众的角度中跳了出来,以自己就是电影的导演视角去看一部电影。
张念配合着电影的阶段放映开始讲起来,一丝不苟。
“一部电影的构成需要六个基本部门的合作:编、导、演、摄、音、美。电影学院的导演系也是根据六个方向设置课程的。我就朝着这六个方向做一一评述。”
“一部电影首先看风格,这部电影,无论是固定机位摄影和电脑制作交替的摄影手法还是以华夏传统水墨画式理念的美术设计。无论是发哥和张子怡的本色化表演还是以天才作曲家潭盾的民族传统器乐结合交响乐理念为主打的声音设计,都是可圈可点,非常高明。”
张念在电影方面的造诣确实不俗,从电影的拍摄和制作上一一解说,让刘晨茅塞顿开,频频点头。
中途,萧国平都嫌无聊抛开了,去看倪步养花。
对于刘晨的认真态度,张念很钦佩,继续说道:“如果电影不能表达一定的思想,那就不是一部好电影,而李鞍导演是少数能够将思考潜移默化融入到电影中的导演,这点非常了不起。”
听的刘晨不太明白。
“分析一部电影,最好连导演的成长背景都有所了解,才能更好地知道他终究想要表达什么思想,李鞍导演出生和成长在华夏宝岛,直到24岁到美国求学,30岁毕业,毕业作《分界线》已经表现出出众的才华,但是因为身在美国,此后却一直赋闲在家6年,完全靠妻子养活家计,他则包揽了所有家务,闲暇之余阅读、看片、写剧本,最主要进行了深度思考,华夏有句老话叫厚积薄发,我想如果没有这6年,就没有后来的李鞍,也无法形成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