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勐强。
但分镜头这种东西也是因人而异。
说句现实一点的话,它只需要“导演看得懂”就行了。
大概的翻了几页,他拿起了剧本。
幕1:
一群人在一位老人的白事上面,唱着《三套车》。
才唱了几句,被人打断,嫌弃歌太沉重,怕老人走的慢,要改欢快一点的。
领班的人点头哈腰,满脸谄媚的带领乐队班改成了欢快的歌曲。
(背景:工业冷却水塔)
幕2:……
……
包间里没人说话,一直等到几盘鸡架被端上来,闻到了香味,许鑫才把视线从剧本上挪开了。
剧本他还没看完,但整体的故事走向却明白了。
故事主人公陈佳林,要给自己的女儿小元打造一台钢琴。
整个故事就是围绕这个核心主题展开的。
不过……
“剧本是不是略微空洞了一些,我看你好多故事都没用对话台词,背景什么的也没有……这是哪个编剧弄的?”
他放下了剧本,问出了自己的第一个疑惑。
“我自编自导的。”
张勐赶紧说道。
许鑫了然。
原来如此……
自己写的本子,故事的基本走向、发生什么情况,以及该在什么环境下拍显然是心里有数了。
所以整个剧本才显得这么“仓促”。
不过,他还是很喜欢这种围绕着一个故事主题展开的传统剧本的。
在学校时,于老师就说过剧本创作的一个核心思路,那就是: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情。
电影里每一个镜头都要有所意义。
或者说,导演要明白自己作品里每一个镜头的意义是什么。
虽然他也接受一些很抽象的概念被赋予到电影上面。
但心里还是喜欢这种老式剧本风格。
抽象的东西要是运用不好,很容易变成无病呻吟的造作。
于是,他合上了剧本,说道:
“那我把电影今晚拿回去看看?先看看质量如何。发行工作的话厂里肯定没问题,但一切还是得看电影如何。如果电影没问题的话,我这次回去后,刚好要回厂里,张导到时候跟我一起去厂里就行,如何?”
张勐神色一喜,赶紧点点头:
“好的好的,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