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中旬,一位财经专家在《星岛日报》发表‘谁是香港的债王’文章。
这篇文章将置地自从失去九龙仓后,投资变得冒进,投资多个大型项目而导致负债差不多150亿港币,每年利息都是12~15亿港币,大大吞噬了盈利。更重要的是,随着‘地产下跌’、‘香港前途危机’来袭,置地将陷入严重的债务危机;一旦香港爆发更大的经济危机,置地甚至可能是濒临破产。
这位财经专家本身就是香港知名的财经评论家,再加上文章说得有理有据,甚至是已经出现这种情况,故非常具有说服力。
所以,此篇文章一出,置地的股票应声大跌。
这个时代港股还不能合法做空,否则机构一定不会错过这种机会。但就算如此,置地的股价也下跌不少。
“胡说八道!危言耸听!”鲍富达将报纸猛的拍在办公桌上,气愤的说道。
他为什么如此气愤?
原来他自1978年上任置地总经理以来,便开始加大在地产上的投资,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去年(1981)置地的‘发展地产(出售为主的地产)’首次超过‘商业地产的租金’,置地的总盈利也高达14.3亿港币,其中租金为6亿港币。
如此骄人的成绩,他怎么容忍别人的诋毁?
实际上,自从置地失去九龙仓之后(1980.6),鲍富达让置地的投资更加的冒进。白笔山大型别墅群项目、美丽华酒店旧翼、皇后花园重建项目、交易广场、香港电话公司.一笔笔大型投资,确实让置地的债务高筑。
英国人,都沉浸在‘带英帝国’的荣誉中,所以对于接下来的‘香港前途谈判’,他们还是有信心的。
所以他们就算已经知晓危机袭来,也不可能改变什么,只能硬挺过去。
不过这个舆论,恐怕一时半会是消散不了的,只能让时间慢慢抹平。就怕市场不争气,那么舆论就会发酵。
鲍富达确实发现香港地产已经下跌,香港也出现前途问题的危机,但是他不相信地产会大跌。他始终相信,香港地产只是会调整。
鲍富达说道:“嗯,相信这个舆论很快过去,我也会在报纸上多宣传我们置地。”
谁知道从去年底开始,香港地产已经陷入调整的行情;而今年‘香港前途’问题,更是随着新港督的敲定,而凸显出来。(尤德是5月份上任,但年初已经传出风声。麦理浩是3月份历任,期间两个月由布政司署任港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