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思想,忘记了自己的意识。
犹如新生的婴儿般,无知无觉,无识无感,不受外界的干扰,天真烂漫,无忧无虑。
到那时,或许能真正地做到忘乎所有,进入一种忘我忘物的状态,就能沟通天地间的超常灵力,达到天地在心中,万物皆可明。
而人的身躯,又存于天地之中,与天地同源同体,息息相通,和虚无缥缈的灵力,交流共振共鸣……
当这样的一个人,处于这种状态里,他所有的功法,都可以不要;所有修行领悟,也都可以忘记。
因为,大道至简,大道无形,大道无法……等等,这些都是一种大道自然,返朴归真的高级功态。
在这种清静无为、忘我无私、天人合一的状态中,人若不求长功,功力自然上长;不求治病,身心自然调整;不求法术,道法自然显现;不求运功大小周天,体内的奇经百脉,自然畅通……
王宝山揣摩至此,感悟颇深,似乎在这明悟的一刻,他不仅在心境上,还是在领悟之道上,都有了不小的收获。
从根本上来看,他理解到修行之事,原来讲究个自然天成,需保持心境清明,静思平怡。
做到隔绝外界的干扰因素,摒弃一切的杂念欲念,方能静心修持,感悟自然大法。
在想通了这些后,他也算理解了姬水尹老人,先前所说的修行之事:分为有可为,和不可为……这句话的真正意义。
至于姬水尹老人,修行三百载,所感悟的那些至理名言,也让王宝山的身心,由里而外,有了一种超然地开悟之感。
几乎在那开悟的刹那,他突然有了一种剥开云雾、见天明的顿悟,使得以往懵懂无知的他,那晦暗莫名的领悟能力,也在那一刻,变得是无比地清晰,如同明镜止水,透析而灵动了起来。
似乎是为了应征这一点,王宝山还有意做了一下实验。
他在不运功,驱动体内灵力的情况下,仅凭肉眼,和自身的感应能力,去观察周围的一切事物后,得到了一个惊人的发现。
似乎他的感应能力,比之前有了很大的提升,变得清灵了不少。
不说别的,就拿离他约有一里以外,在一处隐蔽的崖壁下,此时正有一只约有巴掌大小的山鼠,悄无声息地出了自己的地洞。
现在的时辰,已经入夜,天色黑透,无星无月。
那只山鼠兴许是腹中饥饿,夜里出来觅食,好寻找可供果腹的东西。
“沙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