祯早就猜到了凤阳之战的结果。
凤阳之战理论上是不会败的。
战争只是政治的延续,利益才是战争的根源。
南京各方为了自己的利益不受损,会尽可能的配合吕大器,而不是给他拆台。
因为吕大器兵败会让他们所有人的利益受损。
勋贵也好,东林党也罢,他们的财富全都聚集在南京附近。
兵败的结果就是李自成南下逼近南京,他们要么死守,要么逃跑。
没有人愿意看到这个结果。
所以吕大器在出兵时内部意见出奇的统一,就是两个字:支持,支持,还是他妈的支持。
但是接下来的战事就不好说了。
战争的本质是利益,对外如此,对内亦是如此。
战争打的时间越长,需要的兵力,物资,军饷就越多。
募兵,采买物资,发放军饷都需要人去做,这些人分属各个不同的利益集团。
快速结束战争会让有些人利益受损,所以这注定是一场漫长的战争。
不过也有人希望快速结束战争,无论他们出于什么目的,对朝廷来讲都是好人。
“陛下,臣听闻秦良玉已朝武关方向进兵,李闯贼肯定会绕后偷袭,还望朝廷发公文提醒。”兵部侍郎王家彦出班说道。
“李闯贼后有追兵,肯定不敢绕后偷袭秦良玉,还是让她放心进兵吧。只有攻下武关才能迫使李闯贼回兵关中,如此中原战事才能得到缓解。”另一个官员说道。
崇祯没有采纳任何人的意见,而是给秦良玉去了一封嘉奖信。
让她自行给将士们发赏银,不够话跟朝廷说。
“陛下,”户部尚书方岳贡站了出来:“今年夏粮已经开始收获,据北直隶各地反应收成还不错,许多百姓留足口粮后还能剩下不少余粮。不过...由于没有赋税的压力,百姓们都不愿卖粮。”
崇祯皱着眉头问:“也就是说,今年筹备粮草有困难?”
“是这样的陛下。”方岳贡老实回答。
他的回答并没有让崇祯有太多意外。
只有挨过饿之后才知道粮食有多么宝贵。
此前北直隶连续遭遇旱灾,鼠疫,粮食减产十分严重。
百姓们基本都挨过饿。
之前卖粮食是为了缴纳赋税。
现在没了赋税压力,他们会把粮食死死攥在手里,以应对可能到来的灾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