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而朱友贞才把这二位派来黄河前线,双剑合璧,必能抵御李存勖。
“绝代双骄”令李存勖也不敢小觑。麻家渡对峙之初,李存勖曾以身涉险,仅带数百名骑兵,前来侦查后梁军营,遭谢彦章伏击。五千后梁骑兵把李存勖和十几名骑兵团团围住,幸亏李存审及时带兵救援,才使李存勖狼狈逃脱。
百余日的对峙中,李存勖迟迟不敢跳攻汴州,正是忌惮“绝代双骄”。
谢彦章不仅擅长指挥骑兵作战,更是得到了葛从周的真传而善于排兵布阵。本次前来,谢彦章就是挂职“排阵使”作为贺瑰的副手(贺瑰是北面招讨使,总司令)。某日,河东军发现后梁的某处军阵很有章法,几乎无懈可击,毫无漏洞,惊叹之余互相转告:“必是两京太傅在此。”
两京太傅,是对谢彦章的尊称(两京马军都军使、许州节度使、检校太傅)。对垒厮杀的敌人,私下里都不敢直呼其名,犯其尊讳,足见谢彦章在河东官兵心目中的地位。
也正因谢彦章的名望盖过了贺瑰,使得贺瑰很不高兴,特别是与之并列“绝代双骄”,让贺瑰的心里极为不平。
论年龄,贺瑰是长辈,谢彦章是晚辈;论职位,贺瑰是领导,谢彦章是下属;论资历,贺瑰虽是降将,但在汴州集团的工作时间也比谢彦章更久。
群众的口碑,是当事人无法左右的,但在工作路线上,与谢彦章的分歧就被贺瑰视为人为因素了。
贺瑰不是军事白痴,当河东军尚在黄河北岸时,他与谢彦章的意见是统一的,都主张坚守不出,托后期。可现在的形势变了,李存勖已经渡过了黄河,孤军深入,后勤补给和增援进退都要面临黄河天险的阻隔,此时后梁的对策也应该随之改变。
在黄河南岸开战,对后梁极为有利,而且还有生擒李存勖的可能性。
除去军事因素,政治因素也是不得不考虑的。
末帝朱友贞是倾向于速战速决的。前车之鉴,之前刘鄩就是因为主张闭城坚守而屡遭弹劾,最终被罢官降职。贺瑰久居官场,深知后方的政治因素对前线战场施加的影响,所以只要有一线希望,贺瑰就要主动出击,避免重蹈刘鄩的覆辙。
某次,贺瑰率领众将巡视地形。贺瑰指着一处高岗,说道:“如果河东军在此处修建营寨,将会如何如何,对我军极为不利。”大领导总要显示一下自己出众的才华。巧合的是,第二天,河东军果然在那里修建了工事,竟然与贺瑰所说的一模一样。
应该说是英雄所见略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