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知温装出一副无辜的样子,与安审通联合,回头反击魏博牙军。
龙晊率领变军南下,意图返回魏州。房知温与安审通率领骑兵紧随其后。
变军清一色的步兵,而且没有任何武器铠甲,在骑兵的威胁下,全都吓得面色苍白,一刻不敢停留,举着火把连夜赶路,结果误闯沼泽。变军们被恐惧、疲惫和饥饿折磨了整整一夜。
第二天太阳升起来的时候,他们更加绝望地发现,房知温与安审通已经在昨晚悄然地完成了对他们的包围,在清晨第一缕阳光洒下来的时候,安审通下达了总攻的命令。
接下来,就是一场毫无悬念的大屠杀。少部分变军成功突围,狼狈逃回东岸的营地,然而安审通早就把它一把火烧成了一片焦土,变军进退两难,瞬间崩溃,最终存活下来的不到30%,幸存者逃入山谷,随后又投奔到定州,不久之后,定州王都叛国投敌,这批魏博牙军的幸存者终究没有逃脱被杀的命运。
大将范延光还在半路途中,听说前方芦台军发生兵变后,立刻征调滑州义成军主力,向魏州方向增援。
李嗣源下诏:在芦台军发动叛乱的三千五百名魏州牙军,全部满门抄斩!
诏书送到魏州城,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开始了。一万多男女老少被驱赶到石灰窑,全部斩首,永济渠又一次变成了血河。
事后,为了安抚房知温,李嗣源给他加宰相衔(同平章事)。
策划、煽动兵变的始作俑者房知温,加官进爵;参与暴动的普通士兵,满门抄斩。我们已经了解了李嗣源的处境,也就能读懂这种弱势和强势的矛盾表现了。
7,汴州宣武军
天成二年(927)10月,李嗣源忽然离开京城,东幸汴州。
一般情况下,皇帝是不能轻易离开京城的,除非有特别特别重要的事、事关帝国生死存亡的事,比如打猎(李存勖)、与情人私会(王宗衍)。
除了表面上说是爱惜民力、不愿骚扰地面之类的冠冕堂皇的理由,更主要的原因是担心惊扰藩镇诸侯。
对于李嗣源的这次东幸汴州,应该是“蹭饭”。去年,李存勖就因洛阳粮草匮乏,而提议东幸汴州,被群臣劝阻。李嗣源上台后东幸汴州,也很有可能是同样的问题。
不过对于这次东巡,坊间的传闻就花样百出了。
比如,有种说法是李嗣源要御驾亲征,吞并吞并淮南,所以才将指挥中枢向东转移。这种说法很有道理,庄宗收巴蜀,明宗收淮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