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马争槽】
一年后,马殷上疏中央朝廷,说自己病重,请求把王位传给儿子马希声。
不久之后,马殷病逝。他的政治遗嘱非常诡异,据说他要求儿子们兄终弟及、兄弟相传,并在祠堂悬挂了一把宝剑,说敢违此命者,格杀勿论。
后唐中央朝廷任命马希声为武安军节度使兼侍中,并未明确“楚王”的承袭问题,并下诏说马殷同志官职和爵位已经到达了巅峰,无法再追赠,只赠谥号“武穆”、辍朝三日意思一下。
马希声在袭位后也做出了一件令人费解的决定:上疏称奉父亲的遗命,撤销“楚国”,恢复为后唐藩镇的旧制。
于是,后唐中央朝廷欣然接纳,任命马希声为武安、静江等军节度使加兼中书令。
显然,这其中隐藏着马希声与后唐中央的政治博弈。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所谓的“马殷遗命”完全是马希声杜撰。
如果撤销王国、恢复称藩真的是马殷的意思,那么完全可以在请求让位给马希声的奏章中直接言明,为何还要让马希声转达?相隔时间如此之短,有必要多此一举吗?
后唐朝廷说马殷官爵太高,无法追赠,这个理由也实在牵强。而马殷死后,朝廷又只承认马希声的“节度使”,有意忽略“楚王”的承袭,难道会是工作疏漏?
把前后的几件事串联起来,一幅后唐削藩的政治博弈就浮现在眼前:
马殷因宠爱小老婆而废嫡立庶、废长立幼,为子孙埋下了祸根,使得三十多个小马驹们蠢蠢欲动,都在觊觎这份家产。马希声也感受到了来自兄弟们的威胁,于是逼迫父亲在病重期间上表朝廷,通过后唐中央朝廷明确自己对南楚的合法统治。
在高郁被杀的时候,马殷的表现似乎也说明了他被架空的事实。
后唐朝廷得到马殷的上疏后,一眼看穿了马希声的小算盘,甚至一度怀疑马殷已经被马希声弑杀。
在《资治通鉴》的记载中,后唐中央朝廷在得到这封表奏后,居然下了一道这样的诏书:命令马希声停止服丧,走上工作岗位。似乎是诚心诈马希声。
其实当时马殷还没死。
后唐任命马希声为武安军节度使,却不册封其为楚王,其用意就是留给另外三十多个小马驹们充分的幻想空间,向他们传递中央朝廷的一个明确信号:争啊!
这是一个类似于“二桃杀三士”的计策,是中央挑动地方内讧火并的惯用套路。
马希声见招拆招,“楚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