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
跪的时间长了,就真的站不起来了,
「然并卵」——定安国
在契丹东扩的过程中,灭掉了辽东半岛上的多个势力,比如上述的渤海国,很多不愿臣服的部族被迫四处躲避,坚持抵抗,其中就包含一支较为强大的渤海国抵抗分子,他们流亡到鸭绿江一带,建立了定安国革命根据地,始终高举反抗辽国暴政、恢复故国基业的义旗。
宋太祖时,女真人入贡,途径定安国,其国王烈万华托女真使者送来书信,与中原大国取得了联系,烈万华向中原大国明确了自己坚定的反辽立场,希望有朝一日能与中原联手消灭辽国。
赵光义在「高梁河之战」前,忽然想到了这个深深嵌入敌人腹地的楔子,于是派间谍抄小路给定安国送去诏书,大意是老子决定北伐了,你们在后面搞点事情,配合王师。
据说其国王「得诏大喜」,认为渤海复国指日可待。然后赵光义就喜提了「高梁河车神」称号。
定安国并不死心,在太平兴国六年(981)11月,又托女真使者送来贡品和书信,此时定安国王换成了乌玄明,他重申了定安国坚定的反辽立场,迫切希望与中原大国联手呈犄角之势。同时,乌玄明还给赵光义透露了一个好消息:渤海国旧都——扶余府,刚刚宣布脱离辽国,加入了定安国,渤海复国运动迎来了历
史性转折!这是上天要灭亡辽国的节奏啊,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请中原大国抓紧北伐,我们全力配合!
赵光义龙颜大悦,这不是巧了吗这不是!在给乌玄明的敕书中,赵光义首先高度赞扬了他们的民族大义和不屈不挠的抵抗精神,并说大宋已经在边境屯集了重兵,马上就要动手了,至于具体的行动时间——「大约在冬季」(只俟严冬,即申天讨)。
但是定安国心有余而力不足,即便他真想联合大宋夹攻辽国,那效果不能说是杯水车薪吧,起码也是毫无卵用。
「雾里看花」——高丽
唐朝末年,高丽摆脱了中原的控制,「自立君长」,五代时,高丽时常入贡中原,双方保持着友好的互动。宋初,亦保持着良好的外交关系,太宗太平兴国年间,高丽几乎每年一次入贡,态度很积极。
然而「高梁河之战」前,赵光义联合实力相对弱小的渤海国、定安国,却没有联合实力相对较强的高丽,这是为何?因为赵光义不信任他们,赵光义认为他们是辽国的走狗,属
于被打击对象。只因为有一个比高丽还要积极的部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